征信宝官网
赢在信用时代

央行抛出个人征信大饼,蚂蚁企鹅抢食

征信宝

征信蓝海

征信蓝海

李克强总理视察完前海微众银行时,他亲自见证了微众银行首笔贷款的发放。总理嘉许说,你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政府要创造条件,给你们一个便利的环境,温暖的春天。

总理话音刚落地,对民营经济来说,又一股春风吹过来。1月5日下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超先声在2014年10月就预测,阿里小微金服改名蚂蚁金服后,将会推出名为“芝麻信用”的个人征信业务,三个月后,芝麻信用终于跃出水面,个人征信业务也被监管层放行,普惠金融之后,大众征信也被提上日程。

为什么要放开个人征信?

因为中国个人征信业务非常初级,发展缓慢,很多人得不到信用服务。

首先,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比较混乱,存在个人征信重复建设的问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全国个人征信的主干数据库,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信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各自保密,主干数据库跟其他数据库不能互相流动,降低了征信数据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信用数据的采集成本。

其次,从事信用服务的机构水平不足,数量很少,基本业务都难以提供,多维度个人信用评分制度更是难觅。

1970年代,美国拥有两三千家针对个人的征信机构,即便现在仍有300多家,目前三大家已经掌握了美国8成消费者的数据,更重要的是,FICO公司根据三大征信机构的数据,给出了一套评分体系,被美国社会所普遍接受。

开放征信市场,引入竞争,提高个人征信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央行在2013年先后下发《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为开放征信市场做好了立法准备,2015年开年对征信市场“先试先行”。

政府改革之功

根据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的研究,中国信用市场至少千亿规模,开放个人征信服务市场,既能提高信用服务水平,又能促进经济发展,这符合本届政府向改革要红利的思路。

腾讯财经在报道中指出,央行首发8张征信牌照。但央行的表述中,并没有出现“牌照”一词,而是说“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

“牌照”意味着需要政府许可和审批,审批制是计划经济的特色之一。简政放权、减少审批是本届政府着力点,李克强强调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在2013年两会,李克强承诺5年内将1700多项审批砍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下放和取消的有600多项。

一直以来央行引领部委之先,前后发放了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共计269张,几乎有心思拿的企业都能拿到,审批宽松。本届政府履新后,不管是民营银行还是个人征信,都没有传统的牌照形式,而是“先行先试”,从审批制逐步过渡到备案制,最后做到没有问题的都会发,而不是像某些审批委员会一样,掌握巨大权力造成很大腐败。

另外一个背景是,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10年)》,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等精神,加快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等信用体系建设。

为什么是蚂蚁与企鹅?

虽然未来可能开放给所有公司,但这个“先行先试”,为什么同时给了蚂蚁金服和腾讯两家,而且当成典型?

因为蚂蚁和腾讯手里有政府想要的牌。

一个丰富的个人征信信息,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1、用户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地、职业、收入、学历以及住址等。

2、金融和借贷信息,包括助学贷款、车贷、房贷以及信用卡还款记录等。

3、消费信息,包括商场和网络的消费信息,频次档次都是怎样。

4、社会公共信息,是否有法院判决、是否偷税漏税,是否有公交地铁逃票记录等。

这些信息大多来自传统机构,有银行、广电、电信等企业,也有法院、工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但蚂蚁和腾讯掌握的互联网数据,涉及范围更广,种类更多。

首先征信市场要放开,其次征信体系要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到生活,互联网数据在征信体系的权重要增大。前者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得到验证,但后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课题,互联网发展给个人征信带来跳跃式发展,美国的今天不一定是中国的明天,中国的明天很有可能是美国的后天。中国正在经历个人征信市场放开和传统征信体系重建的双重挑战。

放开征信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怎样建立互联网时代的征信体系,央行希望拥有最多互联网数据的蚂蚁和腾讯“先行先试”,趟出一条路子来。

蚂蚁金服拥有3亿实名用户,都是拥有真实身份证信息,涵盖的消费场景有支付、投资、消费、生活、公益、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产生PB级别的数据,如果对这些数据用云计算处理,会得出用户画像,以及资金往来关系等。同样,腾讯拥有最多的社交用户,包涵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对话关系,这些公司对数据的处理,都会变成未来互联网征信的宝贵经验。

超先声认为,当务之急,是各征信机构之间信息流通互换渠道要建立。目前各个征信机构都是孤岛,信息只有流通起来才有价值。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尚无法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公 司之间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贷款者的信用审核靠各家自身审核技术和策略,独立采集、分析信用信息。贷款者违约成本很低,无法用惩罚机制来约束。

比如在参考央行征信报告后,大多数P2P网贷公司都会派出调查员实地调查借款人的真实信息,但这个信息的掌握和使用都在该网贷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蚂蚁金服和腾讯的海量数据以及用户画像能够流通,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省了社会成本,也能让信用数据产生真金白银的价值。

互联网个人征信产生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挥潜力。其实,蚂蚁金服在阿里小贷和“花呗”两个产品中小试牛刀,已经显示了互联网征信的巨大威力。

互联网金融让征信成本和融资成本都大大降低。 阿里小微信贷客户经理可以通过简单的在线调查,借助已经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挖掘, 就可以快捷地分析小微企业往来的交易数据、 信用数据、客户评价数据等,掌握客户的信贷风险。

据统计,阿里小微信贷单笔的操作成本仅为2.3元, 而银行的单笔信贷操作成本平均在2000元左右。阿里小微信贷最快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贷款审批,批准贷款的资金最快能在1天之内到账。通常商业银行每位客户经理管理100家小微企业已经到达极限,而阿里小微信贷客户经理管理的户数,已经达到1000家以上。2013年1季度,阿里小微 金融就发放贷款超100万笔,放贷金额120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额度仅为1.1万元,而不良贷款率只有0.84%,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借助芝麻信用,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微贷推出了一款“花呗”的信用支付产品。花呗的额度范围是1000~30000元,用户可以用花呗在淘宝、天猫上购物,在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日前还款即可,“花呗”最长的免息期可以有41天,可关联账户余额、借记卡、余额宝自动还款,如果逾期不还每天将收取万分之五的逾期费。

花呗就是在个人征信业务指导下的类虚拟信用卡业务,发卡审核不必面试,只需要根据用户在芝麻信用中的评分给予相匹配的信用额度,发卡审核流程大大缩减,甚至只需要几秒钟,也无需人工,降低了中间成本。

PS:已经开始个人征信业务的蚂蚁和腾讯各自拥有支付宝钱包和微信等超级客户端,征信业务跟手机APP结合,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是无远弗届。

 

本文选自:虎嗅网      作者 王超,微信公号(chao-xiansheng)

新的万亿市场 阿里腾讯迈入个人征信大门

征信宝

央行个人征信业务

央行个人征信业务

2015.1.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后附名单)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通知》强调,上述机构要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进行准备和完善,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合规。

培育社会征信机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规范发展征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个人征信业务是指:依法设立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业务。来看看央行《通知》中的 8 个席位分别给了谁: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其中,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分别隶属于阿里的蚂蚁金服和腾讯。而在这 8 家机构中,也唯独只有这两家出身互联网。并且,这两家也在 2014 年先后获得银监会的批准,开始建立互联网商业银行,其中腾讯 Webank 已经开业。 看看,互联网金融忽如一夜春风来,如今已经吹到了监管层的眼前,吹进了监管层的《通知》里。

芝麻信用官网

芝麻信用官网

今年 10 月,就有消息称蚂蚁金服旗下品牌“芝麻信用”将很快上线。并且,“芝麻信用”将可能被纳入下几版的支付宝钱包中。阿里巴巴方面透露,芝麻信用体系将包括芝麻分、芝麻认证、风险名单库、芝麻信用报告、芝麻评级等一系列信用产品。其内核就是依靠阿里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能力进行大数据征信。目前,蚂蚁金服拥有 3 亿实名用户,都拥有真实身份证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数据便是用户在淘宝和天猫上的消费和支付数据,当然也包括投资、理财、生活、公益等其他行为数据。

蚂蚁金服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征信反哺自己的业务。约两周前,蚂蚁微贷开始测试其白条业务“花呗”,而此前尝试的“天猫分期购”等消费信贷业务也都是依据阿里自身沉淀下来的用户数据以及从互联网上抓取的多维度用户数据而进行信用评估的。当然,蚂蚁金服的志向不仅在此,其 COO 井贤栋在蚂蚁金服的成立仪式上曾说,蚂蚁生态将对所有金融机构开放,其中也包括数据的开放。

腾讯的征信业务显得稍微低调些,此前并没有太多风声。倒是其 Webank 在这两天风光了一把。12 月 28 日上线的 Webank 前两天迎来了总理的到访,总理在 Webank 敲下电脑回车键,发出这家新银行的首笔贷款。据悉,Webank 将在 1 月 18 日开始对外营业。

而总理的此次到访释放出来的信号是:应在新经济环境下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互联网企业可以加入这个大潮。然而,有了征信基础设施的支撑才能成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腾讯征信有限公司

腾讯征信有限公司

一方面,腾讯目前有 8.2 亿 QQ 月活跃用户、4.68 亿微信月活跃用户的支持,同时在门户、娱乐等领域的用户规模都称得上中国之最;另一方面,由于以年轻用户和学生用户居多,因此可以推断腾讯的用户在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有记录的会比较少。资源丰富多元、需求缺口明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步走的腾讯进军个人征信领域是迟早的必然。

与阿里相比,腾讯所拥有的数据多为社交数据,包涵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对话关系等。虽然没有阿里的交易和支付数据来的直接,但金融与社交的核心都在于信用,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许多年来都未敲开的个人征信业务大门为何在现在得到了央行的回应?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成长使得金融服务正快速走向普惠,而我国缺失的征信体系也因此而加速现行。

目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其中,征信中心作为央行直属事业单位,专门负责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截至 2014 年 10 月底,征信系统收录 1963 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和 8.5 亿自然人信用信息。2014 年前 10 个月,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就分别达到 8398 万次和 3.27 亿次。然而仅依靠这两个机构是无法满足目前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征信需求的。在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背后,互联网征信、大数据征信各种风控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不过要说的是,征信不是一般金融数据业务,由于其容易侵犯个人隐私和产生数据安全问题,央行一直保留发放个人征信牌照的权利。在央行《通知》的表述中,并没有出现“牌照”一词,而是说“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有专家认为,这种“先试试”的态度可以说是央行从审批制逐步过渡到备案制的尝试;然而也有人说,牌照终究还是要发放的,而且这 8 家很可能无法都拿到牌照,比较可能的牌照数量应该是 5 张。

2014 年有不少机构向央行申请了个人征信牌照,包括宜信,但宜信并未在此次名单之列。但即使没有监管层的钦点,互联网金融公司涉足大数据金融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宜信在去年成立大数据创新中心,要做开放的金融云平台;尚未走到生态系统层面的第三方大数据平台有国内最早提出做大数据征信的闪银(类似 Zest Finance)、从 SaaS 系统切入数据服务领域的中科柏诚、为线下 P2P 公司提供大数据服务的数信网等;另外,还有一些在利用大数据支撑自身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公司,比如拍拍贷(类似 Lending Club)、元宝铺(类似 Kabbage)。这其中,谁的数据更接近于信用本质,谁获取和运营数据的模式更清晰,谁的数据量更巨大,就或许能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本文选自:36氪

征信宝(zhengxinbao.com) 微信号 ixinyong ,关于一切信用和信用的一切.

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怎么办——改善你的信用行为

征信宝

不良信用记录

不良信用记录

案例回顾

小胡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工作稳定,收入小康。他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经过几年努力顺利成为公司中层领导,并且买房买车成为当下的“高富帅”。小胡去年贷款买房,每月房贷还款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小胡有几个月错过了房贷还款时间。银行发来通知说,其逾期未还房贷的信息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

起初小胡并没有太在意,直到信用卡被冻结影响了日常生活,他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于是,他将剩余房贷一次性还清,希望以此消除自己的不良信用记录。然而,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小胡,如果不良信用记录由客户本身原因造成是无法删除的,不良信用记录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将在信用报告中保存5年。

这个回答让小胡萌生了一个想法:找关系托人把自己的不良信用记录删掉。他联系到一位在央行工作多年的朋友,希望得到对方的帮助。了解了胡先生的情况,朋友的回答和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都是一致的:征信系统只是如实记录消费者的信贷交易情况,不良信用记录无法删除,只能通过改善自己的信用行为最终逐步改变信用记录。这个结果和自己原先的设想完全不一样,小胡听完有些生气和沮丧,但后来他慢慢冷静下来接受了现实,认识到这是自己平时不注意信用维护必须支付的学费。

案例分析

征信系统的技术设计不允许随意删除不良信用信息。个人的信用信息是通过专线从金融机构报送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整个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没有任何人可以干预,即便是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随便更改。

法律对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有明确规定。《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法律对不良信用信息保存期的规定是要建立约束机制。

规定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其目的在于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机制:一方面使个人受到不良信息的约束和惩戒,对于有不良信息的个人,其贷款买房或者办理信用卡等授信消费行为将受到相应的限制或者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保存也要有一定的期限,当有不良信息的主体受到相应的教育后,给其改过的机会,有机会重新开始,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只有当社会都形成一个良好的信用氛围时,社会公众都能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这个约束机制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案例启示

1.妥善管理自己的贷款账户和信用卡账户,做到量入为出,心中有数,按时还款。

2.自己的信用报告,及时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

3 .及地址等发生变化,须及时联系银行更改信息,便于银行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还款,降低逾期产生的可能性。

4.信用报告展示信息主体一定时期内的信用历史和信用状况,不论是因财务管理不善、事故,还是家庭变故或疾病等导致的不良信息,将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在信用报告中保存5年。因为征信系统只是如实的记录消费者的个人信用状况,如果逾期信息有误,应尽快提出申请,及时纠正。

5.在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时,信息主体应积极应对,改善自己的信用行为,逐步重建良好的信用记录: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听取银行的建议;如数偿还逾期欠款,按合同偿还贷款余额;保持其他贷款账户按期、足额偿还的良好状态。

改善个人信用记录虽不容易,且需要假以时日,但从小处着手,改善自己的信用行为,必能重建良好的信用记录。

来源:《中国征信》杂志2014年第11期

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良信用记录违规案例

征信宝

住房公积金信用记录

住房公积金信用记录

案情简介

2013年8月,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接到周某投诉,称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其住房公积金贷款逾期记录被反映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而在公积金贷款办理过程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贷款方)和银行(贷款受托方)均未取得借款人同意采集个人信息的授权,并且在逾期记录产生后,银行也未告知借款人会将该逾期信息报送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周某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受托银行停止侵权行为,并消除不良信息记录。

处理情况

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接到投诉后,即向投诉人周某和被投诉银行了解核实情况。投诉人提供了个人信用报告和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个人信用报告显示借款人公积金贷款逾期还款1次;公积金借款合同显示,除明确“借款人恶意拖欠贷款本息或发生其他严重违约行为,贷款委托方有权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实行公告催收”外,没有其他关于贷款信息采集或报送等信息处理的内容。被投诉银行反映,该市的公积金贷款信息及逾期不良记录一直被采集进个人信用报告,银行从未收到相关投诉。

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又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住房公积金贷款办理手续。据介绍,个人申请贷款时需提供商品房售房合同、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收入证明、家庭住房情况查询证明等材料(无须个人信用报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查准予贷款的,将贷款资料转交受托银行,受托银行通知借款人签订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在整个贷款办理过程中,借款人未被告知贷款出现不良信息将被录入征信系统。

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核实相关情况后,向投诉人周某详细说明《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关于个人信贷信息采集、使用的规定,告知其可以与公积金贷款银行进行协商调解,也可以就银行执行《条例》不到位的情况提请司法部门处理。周某表示愿意与银行协商调解。后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召集投诉人周某和公积金贷款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协商调处。银行表示,针对周某的投诉,今后将加强管理,认真执行《条例》,避免侵权行为再次发生。至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因为公积金贷款逾期确实存在,已无法删除,银行就此向周某道歉。周某对贷款银行的解决办法表示理解,对人民银行的投诉处理表示满意。

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随后立即向辖内金融机构发出通知,重申全面深入学习《条例》的重要性,要求严格执行信息采集、信息报送规定;公积金贷款银行要逐条对照《条例》规定,对本单位的征信业务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工作,并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法律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2.《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第十五条规定,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不良信息除外。

本案中,产生纠纷的原因在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受托银行没有及时贯彻落实《条例》相关规定,同时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要求。从我国征信业发展进程看,在《条例》出台前,由于缺少必要的征信法律制度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受托银行一般未经借款人同意就将其不良信用信息报送到个人征信系统,消费者对此也未提出异议。2013年3月15日《条例》正式实施,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得到严格规范,信息主体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本案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受托银行的不规范做法,违反了《条例》相关规定,应当予以纠正。

案例启示

1.金融机构要全面落实《条例》,切实遵守信息采集、报送规则,切实履行每一笔不良信用信息产生后、向征信系统报送前告知信息主体的法律义务。

2.人民银行除及时受理投诉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外,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主动发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要加大征信知识宣传力度,帮助金融消费者树立信息主体意识,促进金融机构规范自身行为,全面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征信》杂志2014年第10期

注销信用卡 能否消除不良信用记录?

征信宝

信用卡与个人信用

信用卡与个人信用

 

当下,个人信用记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经济身份证”。小到申领信用卡,大到办理车贷、房贷,都需要个人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为避免不良信用记录成为阻碍获取贷款的绊脚石,不少人使出浑身解数,以屏蔽信用污点。这其中,不乏有些人采用注销信用卡的方式,试图使个人信用回归常态。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有效吗?

销卡后不良信用记录仍然会存在

事实上,将信用卡做还款、销卡处理后,原有不良信用记录并不会因信用卡被注销而自动消失。

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2011年版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明细”板块中,明确记载信息主体所有贷款信息,依次为资产处置信息、保证人代偿信息、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信息。其中贷记卡信息包括正在使用的信用卡还款记录、已销户信用卡还款记录、尚未激活信用卡信息等。

因此,即使持卡人在销卡前已清偿所有历史欠款,历史不良信用记录也会继续被征信机构保存。至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满五年,征信机构才会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相关规定,将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从信用报告中予以删除。

正确的不良信用记录修复方式

一般情况下,若是持卡人因种种原因而留下不良信用记录,解决的办法是继续正常使用该信用卡,用新的信用记录来覆盖旧的不良记录,而不是将信用卡直接销卡。

总体上,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考察信用主体信用记录时,就业务类型而言,最为关注的是未结清业务,然后依次展示已转出、已结清业务;就时间期限而言,最为关注的是最近60天贷款逾期状况,然后依次是最近两年贷款逾期状况、五年内贷款逾期状况。

如果还款逾期已经缴清且最近两年信用卡还款状态无异常,信用卡持卡人还是有可能在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协商后,重新开启新的信贷机会。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信用卡持卡人要尽量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还款习惯,对于日常消费、贷款以及各类缴费,都要注意还款期限,避免出现新的还款逾期。同时信用卡持卡人还可以采用绑定还款账户、手机银行等有效的自助还款措施,实现按时还款。

选自《中国征信》杂志2014年第7期

个人通用信用评分的国际发展与应用

征信宝

个人通用评分的发明与推广应用,对于个人信贷和消费金融产业,是一个革命性的大事,在宏观上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在中观上促进了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组合管理,在微观上促进了个人信贷交易的有效达成,促进了老百姓的福利。因此,数十年来,个人通用评分在美欧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成为行业标准,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美国,金融行业评分卡的开发和消费金融以及风险管理的发展一直都是同步的。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引擎逐渐从工业生产转变为消费支出。目前,消费支出在美国经济中的占比已高达70%。随着经济逐步变为以服务为导向,市场和政府都在大力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在此形势下,为了协助放款人更好地获取并管理客户,费埃哲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明了评分卡技术。

个人通用信用评分

个人通用信用评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市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蓬勃发展,强烈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尺来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而消费者征信机构和数据源的迅速发展也提供了较好的数据基础。费埃哲公司开始把评分卡技术应用于征信数据,开发了第一个有公信力的个人通用信用评分(FICO Score),并且在随后20年左右的时间里,被美国各家银行广泛采用于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生命周期,成为银行和监管机构公认的行业标准。随着费埃哲个人通用评分的发明和推广,银行有了一个标准化的、简明的、准确而稳定的风险标尺,来快速可靠地进行信贷审批、客户管理、风险定价、组合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促进了过去30多年来美国消费者金融的爆发性增长,包括房贷、车贷、消费贷、信用卡、个人经营性贷款等行业的迅猛发展,铸就了消费成为美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

一、成熟、发达的个人通用评分有哪些特点?

首先,成熟发达的个人通用评分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也就是说,这个信用评分能够有效地对消费者信用风险等级进行排序。区别于一般的银行内部客户化评分,个人通用评分适用于所有消费者群体、适用于各种个人信贷机构、适用于各种个人信贷产品、适用于贷款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以说,它是一个公共的风险标尺,是行业标准。

其次,个人通用评分能保持较强的稳定性。这一稳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经济波动的时候能保持稳定。当个人通用评分最初被采用时,为了保证它能被成功应用于银行的相关资产组合,需要确保稳健的评分验证。在必要时候,如发生重大经济波动或者信贷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对个人通用评分进行重新开发,在遵循基础方法论和原有信用评分标准的基础之上,根据最新的数据以及经济形势调整模型。第二,无论用于何种金融产品,或处于信贷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个人通用评分都始终保持稳定。为了做到这点,模型开发过程中必须有周密的思考和计划、各业务环节中必须有稳健的模型验证,并在有效监控模型的应用。

最后,个人通用评分必须被银行运营人员、消费者及监管机构所广泛认可并理解。信用评分的关键内容,如分数范围和原因代码,必须简单易懂。对银行员工,特别是直接面向客户的员工,进行良好的信用评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员工不仅要将银行的决策告知消费者,还肩负着教育消费者的重任。消费者对信用评分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鼓励良好的信贷行为,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最后,对信用评分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监管机构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市场动态,并为治理和监控提供指导。

正因为个人通用评分具备广泛的适用性、较强的预测力、较好的稳定性、被市场广泛理解,所以被信贷机构广泛使用。对于没有内部客户化评分的机构来说,可以填补空白;对于内部已经有良好的客户化评分的机构来说,可以互补提高。因此,即使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客户化评分高度精密发达的银行来说,个人通用评分也是其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具。

二、如何能确保信用评分的质量和效力?

个人通用评分是基于个人的信用历史来预测其未来信用表现的评分,可以通过一个定义明确的评分开发、全面的评分验证以及一致且有力的评分监控,来确保模型完整性、有效性和质量。

模型开发包括样本筛选、数据准备、表现定义和表现窗口、预测性特征定义和筛选,客群细分、利用统计数据建模、性能衡量、扩展和原因代码分配和开发报告文档。需要对建模过程和统计数据有深刻的理解,并仔细设计建模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例如,一个开发样本必须不能有偏见。开发样本必须具备多样性和代表性,必须排除某些群体以确保开发样本是干净的。客群细分将使整个模型更强大、预测能力更强。那么,应如何选择细分变量?有哪些细分标准?最终模型中有多少个细分?这些都是需要通过透彻的思考和规划,以及大量测试来确定的。

模型验证包括开发过程中的样本外验证、新评分验证和采用、以及现有模型的定期验证,以满足监管要求,并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测试模型有效性。人们对通用评分的采用重视程度往往不及评分开发,其实评分的采用恰恰是在初期确保评分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因为评分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对评分的使用是否正确。国际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投入大量验证资源。

模型监控是在生产环境中持续的性能/质量保证措施。它通常包括评分人群稳定性指数(PSI)报告和评分特征报告。会根据时间段显示人群中的评分分布(新申请或存量账户);特征报告则会显示有预测属性的人群分布。这两个报告都旨在提供评分/特征稳定性信息。如果发现异常,则会采取行动,追踪某项异常是由于信用政策的改变、评分性能的退化,抑或只是生产故障。

三、评分卡开发人员、数据源提供者和评分使用者都有哪些责任?

个人通用评分的开发者最基本的责任当然是确保评分的预测能力和排序能力。评分卡开发者有责任确保模型在迭代时的一致性、原因码的一致性以及和客户概貌的相关性。还应确保评分卡易于投产使用。此外,评分卡的开发者还应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前沿的技能,用于开发或升级最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型。

个人通用评分的数据提供者通常是征信机构。他们的职责包括:一是扩大数据覆盖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征信机构负责获取贯穿各金融系统的信用活动。它有责任督促所有金融机构上报数据。二是投资基础设施并准备数据。征信机构系统和技术需要庞大的投资——它需要有高容量来处理海量数据;需要足够灵活支持线下信用数据(如账户审核)和即时征信数据请求(如店内申请);需要支持信用报告、平面信用数据、评分、属性和其他数据类型。征信机构有责任准备好基础设施以供投产,还必须准备好对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进行极限容量压测试和审查。三是确保输入数据的数据质量。征信机构或者与征信机构有关的代理机构必须建立起一个关于如何报告信用数据的产业指导方针(如美国的Metro2)。它必须有报告项的细节,以供银行根据指导方针上报正确的数据。征信机构也需要建立起审计框架,来管控输入数据的质量。四是确保输出数据的数据质量。这些数据可以是信用报告,信用属性,原始业务条线数据,和其他信用数据类型。征信机构必须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投产程序和审计框架,以便为其用户(多为金融机构)和评分卡开发者(如费埃哲)提供清洁优质的数据。五是同通用评分提供者和金融机构共同协作,确保各方操作流程协调一致。

而对于通用评分用户而言,尤其是金融机构,他们有责任正确使用征信数据和评分。其中包括对行业评分(如前所述)的调整,以及在属性、定制模型和信贷政策中正确使用信用数据。这样能够确保公平借贷,减少不正确的信用决策,减少客户投诉。一旦授信机构针对某位消费者做出了负面决定,便有义务向其透露原因代码,并且有时还需一并向消费者提供其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

以下是大家需共同履行的一些责任:一是数据安全。评分卡开发者、征信机构和银行应把保护消费者数据安全视为第一要务,必须就消费者数据保护制定可行的方针政策,并且举办内部培训、研讨会等活动,确保其员工充分理解保护消费者数据的重要性。二是消费者教育:数据提供者、评分卡开发者、信用数据/评分用户可以合作制定消费者教育计划。

中国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变革。美欧发达市场成功的个人通用评分方法论和系统也适用于中国市场;然而,基于中国国情,我们有如下建议:

首先,更频繁的通用评分再校准和重新开发。对通用评分开发者而言,持续多变的人口特征和不断扩大的信用数据库会对评分卡的有效性和相关性构成挑战。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强劲的监测框架,并一致地监测评分卡在不同客户资产组合中的表现。根据监测结果,信用评分卡的开发者可以决定再校准的时间和范围,并在相对较长的时期间隔内重新开发通用评分。然而,再校准和重新开发必须与原始评分卡保持一致,以便银行投产使用和保证决策一致性。

其次,强劲的评分验证和信用政策再调整。授信机构需要一个定义明确的验证程序和灵活的系统,以快速采用行业评分,并根据评分制定银行政策。这就要求银行准备好适应数据/评分提供者的交付物的变化。银行自有的模型和信用政策也需要频繁的再校准和重新开发。一个完善的行业模型采用和验证框架能够促进授信机构对内部评分和政策的运用。

第三,额外数据源。尽管信用数据在中国发展很快,但是仍有大部分人口仍然没有信用信息,并且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些人大多数是生活在乡村的农民、流动工人、生活在内陆的居民和低收入者。这些人几乎没有任何信用信息,而政策制定者希望金融机构能提供协助相关信息。额外的数据源,例如小额贷款数据、电信数据、水电费账单数据和网络金融数据,对了解这一部分人群的信用信息十分有帮助。因此,只要数据可用,便可基于多种额外数据源开发评分卡。即便是对有征信信息的人,额外的数据源或评分,也有助于大幅提高信用评分的表现,并帮助授信机构提高决策质量。

第四,外部专家经验辅助。很多发达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市场的优秀实践将有助于中国的数据/评分开发者和银行少走弯路,并加快对数据和模型的开发、验证、采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发达市场,征信机构和银行有很多基于旧技术的老旧系统,这些系统后来成为采用新数据和模型的阻碍。咨询有国际经验的专家能帮助中国的数据/评分开发者和银行在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通用评分验证、应用、跟踪监控体系。

个人通用评分在美欧发达市场革命性地塑造了消费者金融体系,成为行业标准,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值此“信用1000”的发布之际,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国市场能够尽快从这个风险管理黄金标准中获得新的增长动力。最早验证、采用个人通用评分的领先银行,往往会获得巨大的比较优势,“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选自《中国征信》杂志2014年第8期

征信——我为自己代言

征信宝

经济身份证

经济身份证

我们在够买商品时总会留意商品品牌,作为消费者心中总有那么几个中意的品牌,因为质量和款式深受消费者信赖,自然也就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尤其我们在网购时,除了商品的样式外,卖家的店铺级别,客户的评价一定不能错过,因为那是它留下的口碑,我们把它当成最重要的信息,并成为我们取舍的重要依据。那么,征信是什么?征信是我们展示出来的一个信用记录,征信是我们为自己代言的经济品牌。

关注征信——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征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我们在发生信用关系后建立起来的信用档案,征信是我们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是我们为自己树立的经济品牌。征信既是对我们每个人经济行为的约束,更是我们逐步积累的信用财富,为我们的经济行为增加无形资产。

正如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邀请明星为企业的产品代言,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不断积累在顾客中的口碑。企业的品牌建立后,一方面约束了企业的不良行为,增加了企业违规成本;另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优秀的品牌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征信也是一样,良好的征信记录是我们一笔无形的财富,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征信也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银行贷款、办理信用卡,我们在电信企业、水电公司均享受着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产品,甚至买保险、租房、找工作、享受政府福利等等,都与征信我们密切相关。征信是金融机构、赊销单元间接了解对方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征信记录给我们享受先进的金融服务带来便捷,同时,征信增加了我们的违约成本,约束了人们的市场行为。

呵护征信——做好自己的代言人

在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害怕信用记录出现污点,从而进入了一个误区,即放弃使用信用消费,认为没有信用消费,就没有信用污点,能一直保持好的信用记录。其实,没有信用记录并不一定是信用好的人,就如网上购买商品时,没有成交记录,没有任何人评价过的商品,单凭卖家的宣传,我们也不敢入手。信用消费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它,一方面享受现代金融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逐步积累我们的信用财富。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增加对方的信任,缩短金融机构调查的时间,简化调查程序,同时在授信的金额、期限和利率方面都会获得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

我们也许暂时不用银行贷款,但可以去申请一张信用卡,建立起信用消费的习惯,享受信用消费给我们带来的免息期和生活的便捷,同时可以绑定借记卡约定自动还款,以免忘记还款造成信用记录的影响。

征信的第二个误区是,对不良记录不在乎,认为我现在用不着银行贷款,不良记录对我们没什么影响,等我用的着的时候,我再去修正弥补,再说不良记录过几年自然就没了。其实征信如同一个品牌,每一个有缺陷的产品都会给品牌留下污点,降低顾客的认可度,失去的远不止是这个顾客的用脚投票,更有这个顾客传递出来的不良口碑,在如今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这个口碑可能影响很多人,给品牌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信用形象,避免不良记录的产生,如果我们已经出现了不良记录,就更应该倍加呵护,通过不断增加如期履约的次数,降低不良记录的比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征信的代言人。

宣传征信——弘扬诚信的传统美德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信用发展的重要保障。征信的发展更需要建立起全社会的诚信环境,让每个人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更要建立规范的制度,提高违约的成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纳入到征信体系中,从最开始的贷款、信用卡,到现在的水电煤气费记录以及电信服务记录,以至于以后的酒后驾车、个人的不文明行为等等,征信的完善既约束了个人的行为,增加了个人的违约成本,更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信用记录良好的人将获得更多的便利和支持,充分享受现代市场经济为我们带来的信用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征信的代言人,让我们把征信作为一个自己的品牌,用心经营。让我们一起关注征信、呵护征信、传播征信,共同享受征信带给我们便捷的信用生活。

来源:《中国征信》杂志2014年第6期

互联网信用报告查询体验

征信宝

互联网信用报告

互联网信用报告

信息化、高效率、便捷与人性化,我国征信发展也沿着这一路线贴近人们的需求。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俗话说得好,“有信用走遍天下,无信用寸步难行”。在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信用报告逐渐成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在办理个人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以及招聘求职、出国签证等诸多领域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往我们想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只能本人前往人民银行的征信部门业务柜台办理,复印身份证,填写申请表,这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来说很不方便。为满足社会公众多渠道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需求,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发了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于2013年10月在全国9省市(含广东)试点运行。我怀着“尝鲜”的心情,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体验了互联网查询自己信用报告的全过程。

网页查找

我直接在百度中输入“网上查个人信用报告”,搜索结果显示多条有关的新闻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很容易找到了互联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网址,点击后直接进入平台界面。显示的平台界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简洁,而简洁中又蕴含着一份贴心。平台界面的右下方有一份用户指南,里面包含了8个指引,看完后我基本弄清了这个平台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此外,在界面的下方,还有4点温馨提示,说明了身份验证、私密性问题验证方式的通过率可能会不高以及查询结果非实时反馈等注意事项,向客户详细解释了平台从身份验证、私密验证和信息使用等三个方面维护信息安全所做的努力,使客户切身体会到平台在维护客户信用信息安全和规避信用信息泄露风险方面所做的努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对查询信息泄露的疑虑。

身份验证与用户注册申请

点击“用户注册”,映入眼帘的是一份《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详细说明了用户、征信中心的权利和义务等。这种协议我们见得比较多,无论是注册邮箱、注册用户还是安装软件等,都有类似的协议条款,以往我都是直接在《协议》下方选择“同意”进入下一步,但这次我静下心,认真地阅读每一项内容。《协议》明确地告诉我,不仅可以申请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而且如对信用报告上的信息有异议,还可提出异议申请,这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护。

对于《协议》内容,我完全同意,进入“填写信息”环节。这个环节不仅需要我们正确填写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等基本信息,还需通过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的方式确认身份的真实性。数字证书验证是指个人使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发行的电子文档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以插入银行U盾的方式完成验证。但无奈,本人没有U盾这玩意,只能选择问题验证来“验明正身”了。

进入“问题验证”环节,共有5个问题,分别涉及贷款额度、贷款办理城市、贷款办理机构、还款额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十分惊讶,这不是因为问得“刁钻”,而是因为这些问题好像似曾相识,但若不是本人还真答不出来。答题时间限时10分钟。这5个问题包括查询人某年某月曾经贷款的额度、某年某月曾办理贷款的金融机构、某年某月办理贷款的城市,以及查询人某年某月的通讯地址和身份证领取地等。这些问题是基于个人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来设计的。由于部分问题涉及到几年前的事,我只能努力启动我的记忆链条,将一片片零碎的记忆整理成正确答案。

私密性问题验证则需要用户对自己办理的信贷业务及自身信用交易状况非常熟悉,才可以非常准确地回答私密性问题,否则通过率不高。两种方式都有相当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能够有效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减少和避免身份盗用等引发的信用信息泄露风险。虽然身份验证的过程略为烦琐,但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建立一个严格的验证流程是十分必要的。

我终于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完毕,之后进入到“用户名登记”环节。这个环节需要我们填写包括登录名、密码、手机号码、密码保护问题和保护答案等信息。此外,还有一个“注册成功当日需要获得的信用信息产品”选项,里面共有3个选择(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个人信用报告),并且有一点是“可多选”。对于绞尽脑汁“闯进”这一关的我而言,能多选必定会全选,可谓“不拿白不拿”。但后经了解,原来三种产品中,一个比一个内容详细,因此,用户按实际需要选择才是最佳做法。在最后一步输入验证码后,页面显示出“注册申请已提交,正在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及激活码会在24小时后发到用户手机上,使用激活码即可完成账号激活”。至此,我的注册申请也就完成了,剩下的就交给平台处理。

注册信息审核与查询申请

第二天,当我的手机收到审核通过的结果及激活码时,一股欢喜从心底油然而生。怀着一份忐忑,我再次登录了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输入激活码,在按下“激活”按钮的下一秒,欢迎访问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界面出现在眼前。

此界面与之前界面的最大区别是,这个界面是属于我的专属界面,因为它是由我的个人信用信息组成的,样式依旧简洁,同样带有“用户指南”的贴心提示。界面左上方是“信息服务”栏目,里面有之前申请查询的信用信息产品。首先是信用信息提示,界面显示需要输入页面验证码,点击“提交查询申请”,并在24小时后再登陆查询。第二个产品是概要信息查询,需要同样的申请流程。而第三个产品信用信息报告,由于内容较多,打开之后又是5道限时问题,类似“问题验证”环节的题型。可能有之前的“闯关”经验,我这一路的冲锋并没有阻碍,3分钟回答完毕,但还是需要在24小时后才能访问平台获取结果。这些流程的设计应该也是从用户信息安全方面考虑的,想到这一点,我对平台的安全感再次加深了。

互联网信用报告获取

次日,我终于看到互联网“冲浪”获得的我人生的第一份信用报告。报告的内容不多,主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内容简洁,但清晰明了地汇总展示了我全方位的信用状况。比如最近5年内的个人信用卡、住房贷款、逾期明细,以及欠税记录、民事判决记录、电信欠费记录等详细信息。看到自己“清白”的历史,我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查询虽然没有我想象中的快,但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申请“关卡”,才让我觉得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是安全的。尤其协议的告知与授权条款、身份信息核实等环节,让我感受到该平台对我个人信用信息的关爱和权益保护;内容简洁、操作简便、用户指南的贴心引导等,让我有享受贵宾专属服务的归属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段难忘的征信“网”事,我获得的不仅是良好的体验,更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来源:《中国征信》杂志2014年第6期

谁能查询我的信用报告?

征信宝

您让谁查谁就能查。也就是说,经过您的书面授权同意并约定了查询用途后,被授权的机构或其他人就能查。查询最多的是商业银行等放贷机构,其他还可能是与您发生经济交易的生意伙伴、用人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