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报告是每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与申请贷款、信用卡消费等金融生活关系密切。近年来,征信信息重要性日益突显,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不过,由于个人征信信息里包含大量敏感信息,已成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围猎”的目标。如何保护好“经济身份证”?
每年两次免费查询不要忽视
北京市民王女士一开年就查询了自己的信用报告,发现报告里记录了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去年底曾查询过自己的征信记录。“那期间我在4S店贷款买了辆新车,没想到信用报告这么快就显示出金融机构的查询记录。”王女士告诉记者。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记者了解到,央行征信系统对信用报告每一次被查询情况都进行详细记录,个人可在“查询记录”中了解到“过去2年内何人何时出于何种原因”查询了信用报告,及时了解是否存在违规查询行为或信息泄露风险。
“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公众应充分利用这两次免费机会,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向记载这笔业务的发生机构提起异议。
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共8482.6万次。其中,线下查询占比74%。人民银行在全国设有2100多个查询点,提供柜台、自助查询机查询;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也布设了自助查询机等。另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www.pbccrc.org.cn)可提供互联网查询,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则作为试点银行可提供网银查询。
不过,专家提醒,个人信用报告并不是查得越频繁越好。王晓蕾表示,由于每次查询会被记录并在报告里显示,如果一个人在贷款前的一段时间内频繁查询个人征信记录,有可能被银行认为存在信用风险而谨慎放贷。
“代查征信”“消不良记录”不要轻信
去年4月,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因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和企业的信贷信息,被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处罚款人民币29万元。该公司项目经理沈某相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4000元。
按照相关要求,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一些金融机构在查询使用环节有章不循,管理不严,违规查询用户征信信息并出售获利,极大地侵害了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为此,央行从严加强征信系统用户管理,查漏补缺,加大接入机构违法违规成本。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管理信息部总经理张淑丽介绍,在吸取一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尤其是盗卖个人征信报告案件教训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加强了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工作。
近年来,不少人因轻信“花钱消不良记录”“代查征信”,遭遇信用卡盗刷、电话骚扰等问题。对此,张淑丽表示,金融机构有严格的系统流程和管理要求,监控征信查询行为,防范内外勾结违规删改征信信息。应谨防落入不法分子“消除不良记录”的圈套。
只要及时还清欠款,每个人都有重建信用记录的权利。王晓蕾介绍,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只展示5年的逾期不良记录,自逾期欠款还清之日起保存5年,超过5年的不再展示。
遭遇“盗刷”“假车贷”可提出异议
最近,北京白领小希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之前她有一张信用卡遭遇境外盗刷,盗刷导致的逾期欠款给她的征信报告留下“污点”,这一度让她非常着急。
“当时我正在申请一张新的信用卡,很怕受不良记录影响。”小希告诉记者,她向发卡行中国银行提出了异议,不久后不良记录便被消除,也顺利办了新卡。
近年来,银行卡盗刷、“假车贷”“假按揭”等事件时有发生,不少人担心此类情况会影响自身信用报告。王晓蕾介绍,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上的信息有错误、遗漏时,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申请,并要求更正。2019年前11个月,央行征信中心共受理个人征信异议申请4.9万笔,异议回复率99.8%、异议解决率99.6%。
收到异议后,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需在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如果有的异议处理较为复杂,需要一定时间,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先做出说明,在信用报告的‘本人声明’部分进行解释。”王晓蕾说。
即便有不良记录,银行也不一定拒贷。工商银行管理信息部征信管理处处长赵星霖表示,银行是以科学的态度使用征信报告,不会看到逾期就不分青红皂白拒贷。银行往往会对征信报告中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比如通过模型规则生成信用评分,轻微的逾期对分值影响有限,申请人仍有可能通过审批获得银行信贷服务。
专家表示,错误或过时的数据会影响消费者信贷业务的正常获取,也会对放贷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征信数据质量需要个人、机构、监管共同维护。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题:征信信息被“围猎”,如何保护好你的“经济身份证”?
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纸个人信用报告背后,
每个人的金融生活,
特别是贷款、信用卡消费
都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实际上,
哪些信息会被采集
出现在个人信用报告里?
它们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
被采集、查询?
又将如何影响一个人的
房贷、车贷、信用卡消费呢?
更进一步说,
如果出现了逾期、
甚至是遭遇了盗刷、
被人冒用身份信息导致的
假按揭假车贷等情况,
我们如何将其对个人信用的影响
降到最低甚至消除呢?
央广记者柴华、见习记者卢薇朵
带您走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详解个人信用报告背后,
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在哪里可以拿到个人信用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征信服务大厅,智能机器人引导记者前往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
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征信服务大厅,记者在机器人的引导下,找到了放置于大厅一侧的“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在核实了二代身份证、进行面部识别、输入了手机号之后,不到1分钟,记者就拿到了打印出来的纸质版个人信用报告。
一共6页的报告中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还有贷款情况、贷记卡使用情况、公共信息明细及查询记录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有不良记录,它会出现在基本信息后面的“逾期及违约信息概要”一栏中。
记者体验自助打印个人信用报告,输入手机号正在等报告
三大类信息会出现在个人信用报告中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介绍说,征信系统遵循“合理、正当、必要”原则,依法合规采集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信息,三大类信息会出现在个人信用报告中:
个人信用报告前两页
一提到“公用事业”的信息,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水电缴费信息、有线电视费等缴费信息是不是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信用记录?在浏览个人信用报告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并没有这些信息。王晓蕾表示,目前这类信息中只有部分电信欠费信息记录其中:
当然,报告上的信息也不会随意被采集。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金融机构查询个人信息也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而为了防止征信信息被滥用,我们可以在报告的“查询记录”一栏中了解到“过去2年内,何人何时出于何种原因”查询了你的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第3、4页
有不良记录一定贷不到款吗?
而且,有不良记录一定影响你的贷款或者信用卡授信吗?也不一定。中国工商银行管理信息部征信管理处处长赵星霖表示,从实际操作来看,并不是一有逾期或不良,所有银行都会对你说不。
逾期记录报送征信中心前会发短信告之本人
当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有不良记录影响个人,要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被记录在案则更是一件郁闷的事。不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将心放宽一些,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业银行会在将逾期记录报送央行征信中心之前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告知本人。
发现了逾期、盗刷、假按揭假车贷怎么办?
另外,个人信用报告的说明显示,5年前已经还清欠款的逾期及违约行为,个人信用报告是不显示的。
个人信用报告的大致内容就是如此。不过,报告背后却还可能有让人意外的情况,在媒体上经常见到的遭遇,首先要数别人冒用你的信息“假按揭”、“假车贷”等等。
信用卡盗刷你可能还能获得一个短信提醒,但“假按揭”、“假车贷”等错误信息并不会及时提示到个人,一朝贷款被拒,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呢?申请异议。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如果信息主体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上的信息有错误、遗漏时,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申请,并要求更正。正常流程下,商业银行或者征信中心会在20日内给出答复。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而个人如何身体力行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王晓蕾呼吁公众提高对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视程度,并建议消费者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向记载这笔业务的发生机构提起异议。
见习记者:卢薇朵
新媒体编辑:周文超
1. 一则细致的处罚公示
央行对机构的征信管理日益严格了,检查、处罚的力度也日益加大,发现违规的情况也从违规代查、未授权查询、异议处理未及时反馈等事项逐渐细致,是好事。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政处罚公示了如下一则信息:
砚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由于①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存在授权书未签署日期以及②授权时间晚于查询时间的违规事实,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砚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处15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分别处1.5万元罚款、1万元罚款、1万元罚款。
2. 一则处罚公示引起的思考
很明显这表示央行征信检查以后不仅仅会看有没有征信查询授权书,还会看签署日期以及对比查询日期,好像没啥,但征信圈觉得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一下,此项检查未来应该面向的机构、场景和手段。
2.1 面向的机构
虽然征信圈的报道中看到很多银行机构由于各种原因征信违规被央行处罚的案例,但说实话,相比其他非银金融机构,银行还是很讲规矩的。
担保、小贷、保理、租赁等类金融机构在征信规范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得走。原来要么没有征信查询授权书,有也是先打印好让客户先签好,日期啥的一定是后补的。
就在前几天裁判文书网的一则判决就显示了黑龙江省某担保公司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并出售案件。
所以面向机构可以按类金融、非银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城商行、股份行、六大行这个顺序。
2.2 面向的场景
类金融机构这几年其实都不容易,金融去杠杆,利率合规化,放贷人严格管理,保理205号文,P2P清退转型等等,其实对类金融机构影响很大,业务量下降,征信查询量必然会受到影响,但这一部分下沉客户的金融需求并没有灭失。
这几年火得不得了的助贷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场景。互联网头部流量平台们,也包括P2P转型的各大平台,纷纷把手里的客户“助贷”给持牌金融机构,前两年是消金公司、民营银行为代表的小金融机构,今年来“普惠金融”的指标一下,各大银行也纷纷和头部平台开展助贷合作了。
这个场景中,由于客户量、交易量巨大,流量平台方往往都通过系统对接消金、银行等放贷机构,这种场景给平台业务系统->银行业务系统->银行征信报送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公开报道中已经出现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系统对接导致上报用户征信信息错误的事件。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助贷模式由于用户都在平台方,征信授权查询书的签署往往是用户在平台方电子签约,平台再把结果推送给金融机构,但由于业务往往号称是秒级放贷,所以贷款请求来了,金融机构查询征信都是实时的,所以这里的授权日期签署和授权时间和查询时间相对应是有难度的,这里有技术原因也有业务原因。
2.3 管理的手段
如上所说,征信管理其实也面临着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的挑战,设想如果想腾讯、阿里、头条、京东、360这类平台的用户都通过系统和银行系统对接,再向央行征信系统实时查询征信报告,这种查询量是亿级甚至是几十亿级的,每天的在线访问量会是个天量,且不说央行征信系统得要多少服务器满足这种查询量,单是负责给这几家大平台“助贷”的银行征信查询费估计也会是个天价了。
还有就是原来央行征信授权书的检查,也就是看看金融机构准备好的那几落纸质征信查询授权书,对对时间,对对笔迹也许就能看出些端倪,现在好了,没有纸质的,都在系统里,估计还不在一个业务系统里,想看清楚对应关系估计是个体力活,建议做系统的科技公司可以考虑一下这块儿的需求,估计将来能有机会。
3. 一句话总结
机构们注意啦:征信查询有授权书就可以了?错!授权书未签署日期、授权时间晚于查询时间也会被罚!
根据裁判文书网2019年12月18日发布的刑事裁定书(2019)辽04刑终286号显示:
多名被告因从黑龙江省银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并出售,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被判处有期徒刑。
① 被告人邹伟伟使用微信等软件利用同案李某(另案处理)提供的账户名及密码,从黑龙江省银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5000余条并出售给被告人罗超等人,非法获利人民币2万余元。
判决:被告人邹伟伟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
② 被告人周伟庭使用微信等软件利用同案李某(另案处理)提供的账户名及密码,从黑龙江省银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4000余条并出售,非法获利人民币1万余元。
判决:被告人周伟庭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
③ 被告人李卓使用微信等软件在被告人罗超等人处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1000余条并出售给被告人王毅等人,非法获利人民币1万余元。
判决:被告人李卓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
④ 被告人罗超使用微信等软件在被告人邹伟伟等人处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700余条并出售给被告人李卓、陈明辉、牛海青等人,非法获利人民币2万余元。
判决:被告人罗超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
⑤ 被告人牛海青使用微信等软件在被告人罗超等人处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300余条并出售,并从中非法获利。
判决:被告人牛海青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⑥ 被告人陈明辉使用微信等软件在被告人罗超等人处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130余条并出售,非法获利人民币3900余元。
判决:被告人陈明辉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⑦ 被告人王毅使用微信等软件在被告人李卓处非法获取个人征信信息100余条并出售,并从中非法获利。
判决:被告人王毅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近期P2P行业可谓正在经历着整个行业的“至暗时刻”,有从业者乐观的说,这也许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要再咬牙坚持一下”,也有从业者客观地说,“行业已无未来,转型小贷只是一种奢望,莫不急流勇退”…
就在前几天,有某自媒体报道《人行开展接入征信系统培训 P2P全面入征信稳步推进》,有照片、有发文,介绍了P2P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计划,模式和流程,P2P行业好似又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是这之前,征信圈认为还有2个核心问题需要提前解决…
① 信息主体本人同意
② 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十三条 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
第十五条 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这还得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谈起。其中,征信机构作为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有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而在征信活动中,金融消费者个人享有同意权、知情权、异议权、诉讼权和重建信用记录权等5大权力。
《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征信业务的同意权,是指消费者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信息是否能够被征信机构采集或被他人、有关机构使用。《条例》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者其他主体提供信贷信息,应当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
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报送用户信贷信息前,都需要根据法律要求,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具体表现形式是:
① 要用户签署《人征信业务授权书》
② 报送不良信息时,要通过短信、邮件等形式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注意告知是尽到告知义务即可,如发了邮件、短信,但收到没收到并不保证)
所以P2P如果想要接入央行征信,并报送其信息前,首先需要满足的法律层面,获取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这点,但野蛮生长多年的P2P机构有几家获取用户书面同意呢?即使有,现在这个阶段,又有几家能够实现报送不良记录时,再通知一遍用户的呢?再退一步,真的这两个条件都能满足的P2P,如果要这么干,还会有几个用户呢?
信用卡诈骗时有发生,虽然网上经常爆出各种各样的诈骗方式和案例,但仍然会有不明真相的卡友身陷其中。
比如,前几天的一个案例,女子被骗196万元之后,次日,称银行卡还有钱,又主动给骗子转去82万元,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自己并未醒悟,而家人也全然不知,这笔款项是近期所得的拆迁款。
这样的案例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在年末之际,谁都无法保证类似的事件是否会重演,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防止上当受骗,防止被洗脑,防止中骗子的圈套。
其实,方式并没有多新,套路还是以前的套路,但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当局者迷。
办理信用卡是一个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的事,有人能够轻松拿下,有人屡申屡被拒,因此才去找一些所谓的特殊渠道。
每年,打着“逾期半年也能办卡”“小黑户都不成问题”“交1000元换10万额度”招牌的不法办卡中介公司并不少见。
“投机”的消费者自以为找到申请信用卡的“捷径”,殊不知已经踏入黑中介设下的种种陷阱。
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明明信用卡在自己手中,却突然收到来自异地的消费提醒,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发生了盗刷。
通常,就是个人信息泄露了,包括卡号、有效期、后三码等,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极有可能发生盗刷。当下出现许多盗刷事件,正是由于持卡人向钓鱼网站、诈骗电话等第三方主动泄露了密码、动态验证码、CVV2等信息所导致的。
通常,不法分子会有多种不同的借口来迷惑持卡人。比如,骗子谎称你的信用卡被人盗用,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要求受骗人把卡号和密码报给“银行工作人员”以免信用卡被冻结。当你将相关资料告知骗子后,信用卡上的金额就会被盗。
除了电话、钓鱼网站,还会有短信的形式,以“扣年费、服务费”为由发送短信,通知已从账户划取上千元年度费用,还留了咨询电话,目的是通过取得被骗人的账户和密码,或者让被骗人将钱汇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来诈骗。
年末属于取钱存钱的高峰期,在使用ATM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些所谓的安全提示,也许并不安全。骗子常在ATM机上贴一张诸如:银行系统故障,请按下列流程操作,否则后果自负之类的通告,当你按照提示操作时,就会把卡上金额转给骗子。
出门在外,可能会遇到需要wifi的情况,而不法分子也抓住了这一契机进行诈骗。
据相关介绍,不法分子专门在商场等各购物场所使用黑客软件建立免费的不明WIFI连接,持卡人连接这个WIFI后登录信用卡网银,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后台程序记录下上网者手机的IP地址和上网时的各种信息,轻松窃取信用卡账号及密码。
在二维码盛行的当下,每个人都会随手扫到一些二维码,但是,从今以后要注意,不要乱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否则有可能就亏大了。
不法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有毒”的二维码。
而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些二维码将手机木马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说在前面的话
这篇是征信宝转载自来自网络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分析目前征信修复常见“骗技”的文章,征信宝觉得是值得大家知道的。不过原文最后竟然是推荐XX征信修复学院的,但就目前征信宝了解的所谓“征信修复”的唯一官方途径就是向央行征信中心发起“异议处理”,所以最后推荐XX征信修复学院的部分就不转载了,请原文作者见谅。
常见骗局1
我最开始见到的个别中介朋友圈发的征信修复前后的对比图,我一看就是P的,有的伪造短信,居然出现“iMessage”的截图,生怕别人不知道用的是苹果手机相互发短信!还有的短信上的号码随机的106号码,超级不专业,看下图。
短信号码一定要搞清楚,尤其是银行短信号码,不要弄混!苹果手机对苹果手机发短信是免费的,上面会显示“iMessage”,下次伪造短信可以一部苹果一部安卓这么发,不会显示“iMessage”!
常见骗局2
花个几百块钱做个“李鬼网站”,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网址做,照葫芦画瓢一摸一样全搬下来,然后收集客户资料录入后台,该修改的修改好,最后让客户自己去查,查好了之后让他打印出来一看,卧槽!都消除了,完美!
常见骗局3
找个能发106的短信公司,充个千把块钱,就能给你指定的用户发征信紧急修复的短信了,这样客户会深信不疑!
常见骗局4
朋友圈打造好,等着愿者上钩,一些客户看到征信确实可以修复,那么他就会咨询,咨询然后中介就会收一半的费用,收完费用,让客户打印征信报告,打印完然后东拉西扯的让你再付费,直到你一步一步的走进圈套,等你醒来时发现已经被他拉黑了!
如何破局
征信宝注:如果是非本人因素造成的逾期,目前唯一官方途径就是向央行征信中心发起“异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