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财新网,作者为专栏作家:刘新海
相较于目前国内对个人征信牌照的热捧,中国对个人征信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即使是许多已经拿到企业征信牌照或将拿到牌照的机构都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进展。
乐观者认为征信是一个一本万利,躺着挣钱的行业,悲观者则觉得在当前环境下开展征信非常艰难,数据采集、信用评估技术等都是很难逾越的鸿沟。
纵观国外个人征信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也是从零开始,慢慢积累,通过不断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与时俱进的商业目标。本文拟以美国创新性互联网征信机构Credit Karma为例来介绍基于传统征信的互联网征信商业新模式,希望对蓬勃待发的中国个人征信业有所启示。
在线消费金融平台Credit Karma公司2008年成立于旧金山,目前有约3300万用户。在北美,信用评分在申请贷款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人们需要经常申请查询信用评分。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消费者更加关注个人的信用状况。Credit Karma的创始人肯·林认为当时的信用分数查询步骤过于复杂,而且收费不菲。在他看来,这样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应该是免费的。
个人征信数据本质上是消费者自身的数据,对消费者生活每一个方面的评估均基于这些数据,帮助消费者理解他们的金融健康状况很有现实意义,然而信用评分是为借贷者和统计人员设计的,不是以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Credit Karma公司发展自身业务提供免费信用评分,以帮助每一个消费者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
Credit Karma公司基于互联网,向美国消费者提供信用和金融管理服务,主要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信用评分、信用报告和信息监控服务,及时了解他们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变化情况,同时根据这些消费者的信用特征给这些消费者提供工具和建议,来提高消费者的信用状况。
中国启示
中国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不能够像美国一样获得足够的征信数据源,所以Credit Karma的商业模式不能完全模仿,但是一些商业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却是值得学习的:
不仅要关注数据的采集,还要关注数据的服务。征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主要的难点在于两端(输入端的征信数据采集和输出端的征信服务)。虽然数据是征信机构的核心资产,如果不能够采集足够多的数据,征信机构就不能提供对外服务,但是在重视征信数据的采集的同时不能忽视征信服务模式的创新和研究,这决定着征信的价值和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
不仅要关注信用评估,更要关注基本的征信产品和服务。信用评估只是征信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信用报告和信用监测是更基础的征信服务,其重要性不亚于信用评估。就信用报告而言,所提供的个人消费者的信用信息更加全面、客观和真实。用来进行信用评估的内容往往就是根据信用报告的基本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而得到的。
个人征信不仅只为机构服务,更要为个人消费者服务。除了央行征信中心免费给个人消费者提供每年两次的信用报告查询,国内大部分个人征信机构都把业务的重点放在和信贷机构合作,而对个人消费者本身的需求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个人征信的信息主体,同样需要征信服务,每一个消费者只有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信用,进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正确在征信行业价值链中的定位,而不是大而全。即使美国的三大征信机构也把很多分析和服务外包出去,征信行业的价值链条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分析、服务等,例如美国有很多小型的征信机构提供专用的数据源,有的征信机构服务于特定人群,最为熟知的FICO(费埃哲)公司是专门提供基于征信数据的决策分析,本文中的Credit Karma则是专门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征信信息服务。国内新兴的个人征信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力进行正确定位。
从商业模式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创新。Credit Karma本身并没有数据,但是却利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基础的金融服务应该是免费的”理念不断丰富的征信产品和服务,开创了互联网征信新模式。国内新兴的个人征信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后发优势,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营造个人征信的新模式。
2015年1月5日,央行通知8家征信企业将有可能获得个人征信牌照,要求这些机构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时间为6个月。通知一发出,便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征信商业模式的创新,令人遐想无限。国内互联网用户的飞增,个人消费金融蓬勃兴起,都需要更多的基于互联网的征信服务。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以Credit Karma为代表的互联网征信创新服务模式,值得正在起步的中国征信业学习和借鉴。
全文点击查看
或者关注微信号:ixinyong 查看全文
征信宝网站:zhengxinbao.com
微信公众号: ixinyong ——这里有关于一切的信用和信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