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前夕,新华信用联手源点信用进行了梳理,形成《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年报(2017-2018)》,总结出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年度十大成就和十大展望,具体情况如下:
年度十大成就
成就一:30个城市(区)率先开展守信激励创新工作
2018年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召开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按照“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原则,经组织推荐、自愿申报和专业评审,确定部分条件成熟且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城市(区)率先开展守信激励创新工作。相关城市(区)为: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市和平区,山西省晋中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辽宁省沈阳市,上海市普陀区,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宿迁市、昆山市,浙江省杭州市、温州市、建德市、义乌市,安徽省芜湖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山东省烟台市、青州市、荣成市,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湖北省黄石市,湖南省衡阳市,广东省深圳市,重庆市南岸区,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市,陕西省延安市。
此项创新依托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并与政府部门、市场机构等共享共用,使信用状况良好的主体更加容易获得优惠便利的各类服务,不断创新拓展“信易+”守信激励场景,这些守信激励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信易批”、“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
成就二: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公布
2017年1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的通知》正式印发,2018年1月10日,名单正式对外公26布,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包括杭州市、南京市、厦门市、成都市、苏州市、宿迁市、惠州市、温州市、威海市、潍坊市、义乌市、荣成市。
成就三: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平台和“双公示”第三方评估助推城市信用建设良性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建设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平台,采用大数据手段,每月对全国661个县级以上城市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测,反映我国城市信用建设发生的变化。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邀请中国经济信息社等13家符合条件的信用服务机构参与对各地方“双公示”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推动各地方“双公示”信息全覆盖、无遗漏。在2017年工作经验基础上,2018年“双公示”第三方评估工作改变了评估方式、评估周期、评估机构分工等;新设置了激励机制、评审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平台和“双公示”第三方评估,城市信用建设得到良性发展。目前,全国100%的地级市已归集共享信用信息,超过96%的地级市建立起信用建设制度,90%的地级市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超过一半的地级市实施联合奖惩和信用惠民。
成就四:首部中国城市信用监测蓝皮书正式发布
2017年7月18日,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新华社和杭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蓝皮书,这也标志着中国城市信用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蓝皮书主要汇集了2016年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情况,全书包括理论篇、监测篇、案例篇、创新篇四部分,详细论述了城市信用监测与评价的理论,从城市行政级别、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区域三个维度重点介绍了全国656个城市的信用状况,总结了全国城市和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汇集了典型城市信用建设的创新经验与做法,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城市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
成就五:南京等8城入围首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展示环节
2017年11月28日至11月30日,首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国家信息中心、全国28个省(区)、36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并现场交流演示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情况。展示内容包括信用信息分析与应用、联合奖惩子系统、信用服务、信用大数据可视化、信用风险预警等。
南京、深圳、杭州、上海、厦门、福州、沈阳、青岛等8个城市入围观摩展示环节。
成就六:上海信用立法迈出坚实一步
2017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城市信用立法迈出坚实一步,标志着上海以地方性法规为引领,规章、标准规范等为支撑的信用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成就七:多城推出各具特色的“市民信用分”
2017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推出了个人信用评价的“市民信用分”。苏州市与有关信用服务机构合作,首创“数据+模型+场景”的市民信用评价产品“桂花分”。江苏省宿迁市推出发布宿迁市个人信用积分西楚分。2018年4月,福州推出茉莉分,并在公共交通、看病就医、公园景区、行政服务、社区服务、图书借阅、超市服务、教育缴费和不动产服务等九大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应用。“市民信用分”真正实现让信用“有感”,让信用“有用”,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城市信用文化深入人心。
成就八:深圳迎来中国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2018年5月23日,百行征信有限公司落户深圳并举行揭牌仪式。百行征信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全国唯一拥有个人征信业务牌照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个人征信牌照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至2021年1月31日。2018年3月19日,百行征信在深圳市完成工商注册登记事宜。是专业从事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和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反欺诈等各类征信服务的机构。
成就九:城市间探索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模式
2017年4月11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在武汉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议上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建立城市间信用联动制度,形成区域联动的信用奖惩机制。
2017年,成都与杭州、宁波、无锡等8个城市就探索建立以联合奖惩为核心的跨区域信用体系签署《信用城市联盟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6月1日,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签订《长三角地区实施环保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立足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环保领域信用水平。
成就十: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7月18日至7月1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新华社、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杭州市发展改革委、蚂蚁金服集团承办的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成功召开。
作为推进城市信用建设的全国性高端论坛,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信用建设和市民信用生活,搭建城市信用建设对话平台,发布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结果,探讨城市信用建设有效路径,交流城市信用建设优秀经验,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年度十大展望
展望一:“信易+”将在多个城市落地生根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8年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前夕启动“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信易+”系列行动,并在30个城市开展试点创新工作,拓展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信易+”系列能为守信者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优化行政监管安排,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等,有望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生根。
展望二:信用示范城市引领城市信用建设再上新台阶
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的极大关注,掀起了城市信用建设热潮。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用信息归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以及信用服务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发改委启动守信激励创新行动的背景下,信用示范城市必将引领城市信用建设再上新台阶。
展望三:个人信用分将成为更多城市信用建设“标配”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部分城市开始在个人信用建设领域发力,与信用服务机构联合推出信用分,并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不断应用,如苏州“桂花分”、宿迁“西楚分”、厦门“白鹭分”、沈阳“玫瑰分”等。预计2018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探索开展重点职业人群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信用分,个人信用分将成为更多城市信用建设“标配”。
展望四:信用服务机构将深度参与城市信用建设
去年以来,信用服务机构在为市场提供信用产品、参与行业信用监管、开展“双公示”第三方评估以及信用信息共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发展离不开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服务市场的大发展。”3月,国家发改委提出拟在重点领域和广泛区域积极开展发挥综合信用服务机构作用的试点探索,启动综合信用服务机构试点申报工作。可以预见,信用服务机构将深度参与城市信用建设。
展望五:《市民信用生活指南》将提升信用场景生活化水平
作为引导城市居民强化信用信息应用、推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提升的重要抓手,《市民信用生活指南》依托于城市个人信用分,将信用生活场景与市民统一支付各大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将信用等级应用于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互动服务等场景中,充分体现基于市民信用信息的联合激励及联合惩戒效果。以2018年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为契机,包括福州、昆山、苏州、南京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将会大力推进《市民信用生活指南》编制工作,《市民信用生活指南》必将提升信用场景生活化水平。
展望六: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2017年6月份起,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工程办公室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摸排,编制了《县(区)域信用经济模式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以期在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通过信用管理推动县(区)社会经济高效优质、平衡充分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预计2018至2019年度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望七:信用示范街区成为城市信用建设的“新窗口”
在2018年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前夕,福州市鼓楼区在三坊七巷举行开街仪式,尝试与新华信用、京东金融集团等共同打造信用示范街区,试图以信用体系为支撑,在三坊七巷打造包括信用租赁、信用支付、失物招领、信用商家和无人超市等在内的五大信用应用场景,引导商户开展信用承诺,发布守信商户名单,让市民和商户在三坊七巷享受便利的信用服务。作为城市的窗口,信用示范街区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佳实践地之一,预计2018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打造信用示范街区,信用示范街区将成为城市信用建设的“新窗口”。
展望八:城市信用立法和标准体系迎来加速推进期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社会信用法治建设,上海、浙江省、湖北省、陕西省等地也都相继出台了地方性信用法规,为国家信用立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一批国家基础、通用、急需的社会信用标准先后发布实施,为完成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统一信用指标目录和建设规范”要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8年,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包括信用服务标准、信用数据釆集和服务标准、信用修复标准、城市信用标准、行业信用标准等在内的多层次标准体系亟待出台,社会信用标准体系有望快速推进。
展望九:城市信用合作机制成为创新探索方向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信息共享和联合奖惩。截至今年5月,已累计签署37个联合奖惩备忘录,在法院执行、税收征管、安全生产等多领域持续发布更新“红黑名单”,推进联合奖惩措施落地见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166.6亿条。“信用中国”网站归集发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8042万条。全国100%的地级市已归集共享信用信息,超过一半的地级市实施了联合奖惩和信用惠民。下一步,从应用端推动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将成为一种趋势,跨区域、跨城市的信用合作将成为常态,“一处失信、处受限”的联合奖惩大格局将加速形成。
展望十:信用修复和志愿服务将助推城市信用环境改善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国家发改委要求,加强对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和信用状况重点关注名单的市场主体、法定代表人及涉嫌严重失信个人开展教育培训,提升信用联合奖惩成效,鼓励和引导修复失信行为,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从而助推城市信用环境改善。
选自:新华源点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