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平行分论坛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信用理论和信用教育,在北京国谊宾馆迎宾楼三层第四会议室举办。
15位来自全国信用教育联盟各成员高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围绕信用理论创新和信用教育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力图明确未来信用理论和信用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信用教育初具规模、成果颇丰
1、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オ。
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院长唐明琴、副院长史福厚、系主任颜海明介绍了办学经验,由原来通过校企班的形式实施“校、政、行、企”联合培养的“3+1”模式,升级为探索实施“双学院制”的机制创新,新机制将校企合作推向新境界。
其中,该学院的“双向设立培训基地”具有特色,即在信用产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在学校设立信用管理行业员工培训基地,推动信用管理行业人才的提升。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刘红霞介绍,学院积极与中诚信、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易信等合作,举办各类征信知识竟赛,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和培养专业认识。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贺晗介绍,他们与重庆地区国有控股第三方评级机构(华龙)共建信用管理专业。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管学院教师汪宇瀚提到,该校是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唯一的产学研基地,每年邀请行业专家、会员单位的分析师到学校授课,开展教学实践等。
2、注重各环节扎实推进学科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李凯风系主任和贺晗分别从实验、实习、实训、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学校提供资金、平台、课程、工具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训练,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收获。
贺晗介绍了招生、就业、课程等方面的改进,具体做法是把信用管理课程植入到了大二课程当中去,让学生了解信用管理专业、大三的时候专业分流,按照成绩和志愿去选信用管理专业。
汪宇瀚突出了课程设计的特色,强调理实一体,重点培养应用技能,实现实践的传帮带和理论课程的导入等。
二、阻碍信用教育发展的现实瓶颈障碍
1、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据等技术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把新的知识和学习引入教学,满足市场对跨界综合性人才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史福厚提到人才培养和社会认知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难以招收到高质量的人才。
新环境变化下,正如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信用管理系叶谦系主任所说,只有了解才知道信用管理专业是大有前途的,但是在做工作时,要让别人信服,很明显不能让别人只看到眼前,而看不到远方方,由于没有关于信用硕士学位点,传统认知阻碍了信用人才的培养。
上海市信用用服务行业协会魏文静秘书长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提出人才的培养应与市场、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2、学科定位归类不明确。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信用管理按照学科专业目录目前在金融学类里,但是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四大领域远远突破了金融类的范畴,今后学科专业的归类在哪里、放到金融学类里是否合适、叶谦提出疑惑。
从现在看到的知识体系和从事信用管理专业领域来看,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是信用信息类,第二是金融风险信用管理类,这两个领域对知识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厘清该学科是信用管理专业还是信用经济专业。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红教授分析到,根据据国家管理与工程的学科标准,不能开设这些(金融类)课课程程,而且也没时间开设这些课程,放在管理类有问题。
蔡则祥提出学科定位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值得研究。
李凯风建议,是否可以单独设置一个教指委或申请金融教指委下面设一个工作委员会,以便于开展信用教育工作。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杜丽群教授呼吁,专门成立信用管理学的专业目录,一个独立的学科有利于发展信用教育。
3、缺乏教材导致教学脱离实践。
叶谦认为,由于缺乏理论分析框架,导致逻辑性和系统性没有统一,信用管理和信用领域架构要清晰,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很零碎,限制了专业人才培养。
杜丽群提到,由于没有定位清清楚到底是写导论性的教材还是写原理性的教材,导致关于信用的教材编写没有持续下去。
南京审计大学蔡则祥从信用联盟的角度提出建议,认为在中国特色信用理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能否以信用联盟作为平台,搞一些信用理论专题研究,梳理出若干专题作为参考教材,便于在教学中中使用等。
三、未来信用教育发展形成共识
1、人才培养走差异化道路。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商业院校、财经类院校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研究型高校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
蔡则祥认为,学科定位和专业方向一定注意要跟学校有关,不同的学校肯定是不样的。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张建东副教授认为,作为一流大学跟普通大学职业教育层次定位是不一样的。
刘红霞和唐明琴均提到应用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贺晗指出本学院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重庆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用管理类人才。
2、师资资队伍建设需联合培养。
蔡则祥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信用理论的个重要内容是传统信用理论,强调传统信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信用教育关键在于抓老师,师资培养也有相互学习的过程。
他和史福厚都建议,利用信用教育联盟的全国性,老师到其他的高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课程学习。
刘红霞提到信用管理的教师不仅仅是信用管理和经济管理相关的,也要引进有关数据挖掘方面的教师。
贺晗对于师资的培养介绍到,第三方机构承诺让教师去他们那里挂职锻炼,把不涉密的岗位开放出来,让老师参与到实践中去。
来源:源点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