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宝官网
赢在信用时代

《中国金融》|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发展

timg (6)

作者|宋湘燕  巴晶铝「中国人民银行美洲代表处」

文章|《中国金融》2017年第4期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信用最发达的国家,这得益于其发达的金融业和完善的信用制度。美国个人征信市场的深度发展有效拉动了市场需求、促进了消费的提升,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约束机制,对美国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产生强大的制约。

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发展回顾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起步

19世纪下半叶,Sears and Roebuck公司开始为农民购买农具提供信贷,带动多种信用形式兴起,刺激了个人征信机构的发展。1899年,美国当今三大个人征信机构之一的艾克飞(Equifax)公司成立。1906年,消费者数据行业协会(Consumer Data Industry Association)成立,旨在促进消费者信用信息的共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退伍军人对商品的旺盛需求促使消费信贷增长了近10倍,加上20世纪50年代后信用卡的快速发展,客户量的爆发性增长使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信息甄别产生了巨大需求,20世纪70年代个人征信机构数量达到了2200多家的高峰,并催生了个人征信市场的下一代产品——信用评分。1956年,FICO公司(Fair Isaac Inc.)成立,开始提供商业用途的信用评分模型。

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熟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征信机构开始兼并重组,机构数量减少到今天的400余家。此外,FICO公司通过对消费者偿债记录、负债情况、信用历史等因素进行量化评分,产品获得巨大成功,控制了美国信贷决策领域90%的市场。

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现状
市场成熟,垄断竞争

美国现有的个人征信机构多为私人企业,征信市场基本上由艾克飞、益博睿(Experian)和环联(Trans Union)三大个人征信机构垄断,这三大机构在2010年已拥有美国2.8亿人的信用记录,覆盖当时美国总人口的91.6%;三大机构和FICO公司2015年收入合计约98.4亿美元。三大机构与其他征信机构之间也相互合作,如美国律商联讯公司(LexisNexis)向三大机构提供个人破产、税务留置以及民事诉讼中涉及经济的判决信息。

行业细分,产品丰富

从行业细分来看,美国个人征信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三大机构为代表的全国性征信机构,主要采集消费者基础信息、贷款和信用卡等信用交易账户的信息、债务催收和公共记录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形成信用报告、信用评分、行业咨询等信用产品。另一类是行业性征信机构,专注于采集某个行业的信息并提供行业信用报告等服务,如专注于就业信息验证、房屋承租人筛查、财险和车险筛查、医疗保险筛查、次级贷款筛查、公共事业缴费。

信用评分市场独家垄断

FICO利用各大征信机构的数据,通过自身的评分模型来计算得分、评估消费者的违约概率。FICO得分区间为300~850分,分数越高,越容易获得优质、低利率的信贷产品。举例来说,在申请本金28万美元、30年期的住房贷款时,分数为760分的消费者可以比620分的消费者累计少还利息9.4万美元。FICO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信用评分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控制了美国信贷决策领域90%的市场,截至2015年,拥有153个美国专利和14个国外专利。

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发展演变的特点

第一,发达的征信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美国个人征信市场的发展伴随着消费信贷扩张和经济增长,是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一方面,消费的升级和经济的进步对征信产品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逐渐催生了各类征信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信用评分等征信产品从传统的消费信贷领域向就业、企业咨询、保险、医疗、教育等新兴领域拓展,征信行业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开始体现重要作用。因此,没有消费信贷和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对征信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也就不会成就征信机构的发展壮大;反过来,没有完善的征信市场,也无法促进美国消费升级以及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征信市场发展的必要基础。通过政府力量或行业协会组建公共征信机构,能确保金融领域征信体系的高效建立,但也存在着信用产品少、信息共享难等问题,如法国和日本。市场化征信机构出于市场利益驱动,才会有持续的动力去寻找市场空白、投入专业的人才和足够的资本进行研发,并且通过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时调整与创新,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征信产品,推动征信市场的发展。美国个人征信市场通过宽准入、严监管、高竞争形成的市场化机构,持续挖掘就业信息验证、保险筛查、次级贷款筛查这些看似琐碎却市场价值极高的领域,也正是这些市场细分产品的广泛应用才对经济升级和个人行为约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是征信市场发展的保障。一方面,美国17部关于个人征信的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一是对全民形成刚性约束。根据法律,征信机构要尽力确保消费者信息的准确性,故意修改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此外,由于征信信息的市场化,消费者的同一条不良信息会被报送给不同的征信机构,消费者若想要非法删除自己的不良记录,就需要若干个征信机构为其铤而走险,涉及的主体众多、违法成本巨大、可操作性较低,这使得不良记录在保存期限内无法修改,对全民形成刚性约束。二是保障获取公平信贷机会的权利,扩大约束效力。法律规定对基本条件类似的客户,不得因其肤色、性别、信仰、工作职位等因素的不同而提供更为优惠或昂贵的信贷条件。对公平信贷机会的保护,使得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都必须对信用记录敬畏三分,扩大了约束效力。三是通过规定信贷机构公开信贷产品条款、明确信用报告使用范围、保护消费者对信用报告中错误信息的更正权、明确不良记录的保存期限(破产记录保存十年、其他负面记录大多保存七年)、规范债务催收机构业务行为等,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催收市场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为便于各类个人信息的拥有者以统一格式将信息报送给市场上不同的个人征信机构,提高数据质量和信息报送效率,美国消费者数据行业协会于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Metro标准的数据格式,设定了标准字段和字长,确保数据报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行业标准的较早确定,使后期征信机构的信息采集走上了标准的快车道。

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第一,拉动市场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个人征信市场发达,金融机构能够深入且高效地了解消费者的个人信用信息,充分评估其违约概率,实行有差别的风险定价。特别是在信用评分被广泛应用后,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审批效率。面对充足的信贷供给,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自身负债水平和还款能力,选择符合自己的消费信贷产品,以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提升生活品质。2015年,美国人中80%负有债务,35%有住房按揭贷款,39%有未还清的信用卡账单。同期,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0%。

第二,通过经济手段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约束机制。美国三大个人征信机构信用记录几乎包括了全部成年人口,信息覆盖范围从消费信贷领域延伸到住房按揭贷款、债务催收、公共事业缴费、就业、保险、房屋租赁、汽车贷款、医疗、破产、欠税等与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信用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信用记录良好、信用评分较高的消费者获得利率优惠,其自身良好的信用资产得以货币化;相反,信用记录较差、信用评分较低的消费者只能承担更高的“惩罚性”利率。

所以,完善的征信市场将使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无所遁形,让失信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在这一稳定的预期下,理性消费者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优惠的信贷机会,会主动地约束自身行为,尽力确保合理负债、按期偿还。这将逐渐形成积极的个人行为导向以及讲诚信的道德氛围,强化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政策建议

第一,遵循市场原则,提升市场发展水平。美国个人征信行业通过自由的市场竞争发展到今天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征信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必须实现“弯道超车”,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走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建议在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一金融基础设施以外,鼓励征信市场主体有序、适度竞争,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大发展的机遇,发挥市场主体优势与活力,根据市场需求在保险、医疗、租赁等与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发展征信服务,通过经济的手段提升经济效率并约束个人经济行为。

第二,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市场发展效率。目前我国个人信用报告的信息采集和报送标准由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制定,使用范围限于金融机构和征信中心之间,个人征信行业内还未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和报送的行业性标准。建议抓住目前个人征信市场还未大发展的窗口期,尽早制定行业信息采集和报送标准,要求不同的征信机构在采集个人信息时统一遵守,提高未来数据共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三,发挥后发优势,培育个人信用评分市场。目前我国个人信用评分处在萌芽阶段,在数据来源、评分依据、模型构建、产品应用等方面还在探索研究。为发挥好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建议一是鼓励征信机构在保险、公共事业缴费、房屋租赁、缴税、医疗等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领域采集沉淀信息;二是鼓励征信机构积极研发,将个人信息进行分类量化评分;三是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市场机构积极推荐信用评分,建议其对失信者提高信贷条件,使失信者在经济社会中的违规成本明显加大,利用经济手段引导、约束个人行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征信宝官网 » 《中国金融》|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发展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