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宝官网
赢在信用时代

姜奇平:分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2016年5月15日,“2016信息社会发展论坛:崛起中的分享经济”研讨会在京召开。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出席研讨会,并做题为“分享经济与平台治理”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分享经济是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之下,同质完全竞争向异质完全竞争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权力由同质的资本向异质的劳动转移。分享经济是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的统一。如果说新古典主义是强调效率的经济学,主张做蛋糕,政治经济学更强调分蛋糕,更强调公平;分享经济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这一点和以往的经济学说完全不同。分享经济最大的影响就是把普遍服务和商业竞争从对立关系变成统一管理。姜奇平: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以下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我今天来分享我自己的观点,讲讲分享经济与平台治理。我中午还遇到信息化老前辈吕新奎副部长,他说有一个题目你要好好研究。他从奴隶社会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当代社会,说现在与过去不一样,是什么不一样呢?他说是分享经济不一样,你要好好研究研究。老部长思维非常敏锐,他也许不知道分享经济到底是什么,但判断分享经济是一个重要问题。我正好研究这个问题,借这个机会也分享一下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第一是对分享经济理论的认识,第二是对平台治理思路的认识。
什么是分享经济?我认为,恐怕要到分享经济成熟的阶段,才能得出更全面的定义,所以我觉得现在得出全面定义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分享经济发展非常快,而国家信息中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分享经济》一书后,我相信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又会更深一步。从社科院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把炮火延伸了,不重点研究实践经验层面的问题,开始向分享经济的基础理论延伸,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分享经济是什么。
我们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定义。我们认为,分享经济是伴随开放源代码、云计算等互联网开放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使用而非拥有为特征,通过以租代买等模式创新,实现互通有无,人人参与、协同消费,充分利用知识资产与闲置资源的新型经济形态。刚才主持人也说过,我们说协同消费是生活资料的分享,但是生产资料的分享马上会成为下一个热潮。除了闲置资源外,我们认为,有一些没有闲置的资产和资源也会成为分享的要素。
我下面介绍一下马化腾对分享经济的定义,他的定义里面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我觉得值得理论工作者注意。他提出,分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现象。这个定义我觉得有点不同寻常,这正好和我现在进行的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我把这个定义分解成两部分,存在两部分剩余,一部分剩余是资源配置意义上的剩余,他和利益之争无关,另一部分剩余是利益分配上的剩余,在经济学史上资源配置是新古典主义传统、利益分配的均衡是古典经济学传统,这样也就把分享经济分别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两个角度来定义。所谓古典主义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政治经济学,一个是制度经济学,他们都特别强调不是从资源配置、也不是从供求、而是从利益分配来看均衡问题,两个人围绕GDP不断博弈,在谁也打不动的地方就形成均衡了,这个均衡和新古典意义的均衡是不一样的。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讲,分享经济首先是针对闲置的使用权,更多的是在利用使用权里未被开发的部分。但是从利益分配角度来看,是什么呢?我们发现,分享经济是一种租赁分成制,分成制和我们过去说的雇佣劳动、按照工资利润地租这样划分是不一样的,分成制意味着不同的所有者都有可能参与剩余的分配,比如说我们在苹果APP里面明显看出这种现象来。
我们为了避免歧义,这里把腾讯说的经济剩余概念转化成租值,租就是按时收费,用租值来定义均衡特征的第一个人是张五常,他的博士论文是我们已知的第一本分享经济专著,因为我们现在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理论是从均衡角度来考虑分享经济,均衡就是说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张五常博士论文的主题就是研究使用而非拥有,提出的核心概念就是租值,这和腾讯说的不谋而合。
在这个基础上,分享经济的研究可以炮火延伸了,我提出来几个观点,力图从均衡的角度来看分享经济到底是什么。
我的第一个观点,分享经济的配置均衡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它是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之下,同质完全竞争向异质完全竞争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权力由同质的资本向异质的劳动转移。古典均衡与新古典均衡转换的数量经济解为二者转换的余量,正好为分享经济分成的对象——租值,就是张五常说的租值,也就是通过分享经济进行资源配置的标的。
我的第二个观点,分享经济的利益分配均衡的本质是什么?从利益均衡这个角度去看,也就是从政治经济学或者是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分享经济是什么,它和新古典的结论完全是反的。它首先想的是分蛋糕,新古典经济学是做蛋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都是分蛋糕的经济学。分享肯定跟公平有关,但是公平的均衡点是什么呢?我对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将来的分享经济学做了利益区分,我发现一个突破,过去我们谈到的均衡都是以边际成本来定的,但是在分享经济里面,它是按照平均成本来定的,可以按照剩余大于平均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和等于平均成本梳理分类。我有一个发现,租值也就是P等于平均成本,这个定价对应的利益分配正好就是分享经济学将面对的深层理论问题。

 

政治经济学下的分配机制:六四分成。 无论是政治经济学还是制度经济学,它的利益分配是不一样的,但是它的分成模式都是一样的。首先,它们对于劳动力的分配是没有争议的,这个部分在任何理论里都有,比如说占40%。在资本的分配部分,我们分享经济不是靠拥有权而是使用权,拥有权在过去是作为资本收入来源之一,假设也是占40%,这一部分意义也不大,但是现在是有争议的,真正在利益上面进行争夺的是什么呢?我们称之为租值的剩余,这一部分大约占到20%。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这20%应该归为拥有者,而非使用者,这是张五常论文的结论,也就是按4:4:2分成,这是张五常在1969对分享经济进行均衡剖析得出来的结论。而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完全相反,它认为这一部分应该归于劳动者,这一点和当前非常相同。
分享经济的分配机制:三七分成。我们来看看分享经济的分成方式,不同于我刚才说的工业化分成方式,虽然劳动力分成是占40%没有变,资本分成下降为30%,租值归给劳动力或者资本的比例上升为30%,在实践中租值非常明确地归给了劳动力,这是和历史上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苹果是三七分成,资本得30%,劳动力得70%,这70%的价值构成是什么呢?40%是劳动力或劳动者,这是不同的概念,劳动力是假设不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不具有创造力只拿死工资,是固化的分成比例40%,而劳动者创造性的部分达到30%,加在一起就是70%,这就是苹果在分享经济实践中的例子,在国内,我们发现用友是二八分成,具体的分成比例会根据博弈的力量对比,在达到某一个点上各方都认为合算,就会形成政治经济学意义的平衡点。我注意到,历史上凡是不求拥有、但求使用会存在很多利益矛盾,甚至是一些我们今天还没有看到的利益矛盾,比如说包产到户,这意味着不管土地的拥有权归国家还是集体,但是农民更求使用,按照使用分成,这在农村改革中引起长达十多年的利益矛盾。因此,我说基础理论要抢在前面,发现利益矛盾点在哪里,应该主攻什么地方,我们要先划分阵地,以应对以来分享经济发展产生的激烈矛盾。
接下来,我们从两个类别看使用而非拥有。一个是生活资料的使用而非拥有,典型形式就是协同消费,这个领域占了我们研究精力90%以上,另一个是生产资料的使用而非拥有,生活资料只是交易,只是等价交换,但是生产资料就不一样了,生产资料的合作会导致剩余,它会有一个协同效益的分配,就是多出来的钱怎么分,这会引发打架,但等价交换不会打架,因为双方都达到利益均衡了,将来三五年以后如果分享经济领域打破头了,那都是为了利益而争。首先要看这个利益怎么回事。以我刚才举的三七分成为例,在苹果21万个APP应用里面,它的开发者和苹果用户之间是双边市场关系,但是问题不是出在这,而是出在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作为苹果平台的拥有者,它和APP开发者分剩余的时候到底该多分一点,少分一点,在中国还会延伸出其他分剩余的主体,例如还会有传统产业拉一刀,这个最后演绎成有人上街闹事,利益矛盾开始激化。我们发现,凡是真正出现剩余的时候才最有可能产生利益矛盾。经过我们的研究,这个剩余可以在数学上直接定义成AC-MC,平均成本减边际成本,以后我们会展开这个研究,围绕剩余的争斗无论打到哪儿去,最后都是围绕这个东西转。自张五常发现这个规律以来,我们一直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它的规律,明确将来利益的争夺点在什么地方。
我们认为,分享经济是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的统一。如果说新古典主义是强调效率的经济学,主张做蛋糕,政治经济学更强调分蛋糕,更强调公平,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经济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这一点和以往的经济学说完全不同。分享经济最大的影响就是把普遍服务和商业竞争从对立关系变成统一管理。无论原来秉持什么样的学说,但凡工业化学说都认为普遍服务和商业竞争存在利益矛盾,利己和利它必然矛盾,但分享经济造成普遍服务与商业竞争的统一。怎么样认识这个现象,也就是说怎么认识新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反向嫁接,这种奇异现象前所未有。如何理解分享经济的这种奇异现象?第一,分享不是公益,不是不盈利,而是通过“按使用效果付费”。第二,分享不是搭便车,而是通过租金补偿平台固定成本投入。传统经济学大多认为,你不收费怎么赚钱呢?他认为你不收费会搭便车,这个问题怎么解释,我们会发现漏算了租金补偿,原来在工业化条件下不可能有租金补偿机制,比如说苹果商店通过APP赚钱以后,按照三七分成机制有30%的部分返回给苹果平台,这一部分在传统的制度经济学里面完全缺失,也就是说引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第三,分享要求使用者要(分散)承担风险,平台保值增值。我们发现有这样的规律,平台拥有者之所以做出让步,牺牲在剩余价值中分配较大的比例,是因为他换取了一个回报,也就是他可以保值增值,这些双创人员必须在这里面理性付出,也就是要(分散)承担分散风险,但风险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并不大。
分享经济是按使用效果收费,而不是按使用收费。以苹果公司为例,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苹果公司把资本分享出去,把生产资料分享出去,这一点和协同消费完全不一样,除了苹果模式外,比较典型的还有阿里巴巴模式、腾讯模式。这里面有两条规则,第一,APP分享生产资料以后,如果没有收益,租金全免,这一部分适用人群占97%。第二,有收益则三七分成,资本所有者得30%,而使用者得70%,这是按照使用效果收费的分成比例。我们看在这个过程之中,如果不分享生产资料的使用者只有1,如果分享的话生产资料使用者变成1000,如果使用生产资料成功的可能性为30%保持不变,那么资本所有者并没有吃亏,反而比不分享更为有利。通过收入比较发现,生产资料专用时,生产资料所有者得到1亿收入,生产资料分享时,APP开发者得到700亿,但存在一定风险,而生产资料所有者得到300亿,且无风险。对于这点,我相信持搭便车论的人完全无言以对,这是一个普遍化的事实,这就意味着要考虑对理论进行修正。我们的研究实现炮火延伸以后,需要对分享经济从经验现象延伸到理论现象、再从理论现象延伸到基础理论现象,基础理论要求的指标必须是顾及全局,顾及长远。我们研究分享经济一定要超过张五常1969年的水平,这是对我们严峻的挑战。

 

微博认证号征信宝

征信宝网站:zhengxinbao.com

微信公众号:征信宝

二维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征信宝官网 » 姜奇平:分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