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蕾(以下简称“王”):吴理事长,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相较全国其他省份而言,海南省金融业建设相对滞后,但贵社扎根琼岛,踏实耕耘多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力量。尤以小微贷款闻名,请和我们分享一下海南农信社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初始探索。
吴伟雄(以下简称“吴”):欢迎各位来到海口。农户小额贷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要解决“三农”问题,就不能回避这一难题,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第一桶金。
海南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农民却不富裕,2007年海南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海南农信社的情况很不乐观,不良率奇高,濒临破产。这其中有因果关系,并且形成恶性循环:因为农民穷,所以还不了债,导致不良率高;因为有不良贷款,所以贷款难,导致更贫穷。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时任省长罗保铭指示,一定要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帮助农民致富。2007年4月,罗省长在博鳌论坛会见了穷人银行家尤努斯先生,请他到海南传经送宝,在海南推广小额信贷。随后,我随省政府代表团前往孟加拉实地考察,取得真经。2008年1月,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专家与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员正式进驻琼中县,在营根镇的两个自然村进行小额信贷试点,开始创立“一小通”模式。
王:贵社改革的核心思路是引进格莱珉模式,但在引进后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本土化改造,请为读者介绍下创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吴:我们2008年开始引进格莱珉模式,不照搬照抄,而是借鉴其基本方法,结合海南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逐渐探索出适合海南实际的“一小通”模式。概括起来,“一小通”的核心内容就是“九专”模式和“五交”机制。
“九专”模式的具体内容:一是成立专设机构,二是组建专业队伍,三是创立专门文化,四是制定专项流程,五是开发专列产品,六是实行专项贴息,七是开发专门系统,八是聘请专家团队,九是设立专项基金。
“五交”机制的具体内容:一是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5万元以下信用贷款,只要农民无负面清单,自愿组成3-5户联保,经过农信社5天培训,信贷员必须为其发放额度适当的贷款。二是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独创小额信贷“诚信奖励金”制度,贷款利率由“实收利率+诚信奖励金率”两部分构成,根据借款农户的还款诚信决定诚信奖励金比例。三是把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员自己。信贷员工资可计算,多劳多得,绩优多得。四是把贷款风险“防控权”交给信贷员团队。实行“鱼咬尾”环形风险监控机制。五是把贷款“管理权”交给电脑。开发了覆盖农户基本信息、审批流程、贷后管理、风险预警、信贷员管理等全流程业务管理系统。
贷款跟着农业技术走 扶持农户走上致富路
王:贵社“一小通”小额信贷重在一手给贷款、一手给技术。从全国范围看,小额信贷不成功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在于技术支撑上不够有力甚至缺位。您作为在农业领域工作多年的专家,在小额信贷配套的技术支撑上必然有自己独到见解,能否为我们介绍下“一小通”的技术支持机制?
吴:我本人从事农业工作多年,对农村的基层情况非常了解。农民缺的不仅仅是钱,也缺技术和发展致富的思路。因此,为实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我们在“一小通”的“九专”模式中,做了聘请专家团队的特别设计,以达到在把贷款送到农民手中的同时,也要教会农民掌握一门致富的农业技术。
海南过去的现实情况是,农口的技术部门和农信社是两张皮。我们在创办“一小通”时,建立了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合作机制。海南农信社与海南省科技部门、海南中华职教社通力合作,聘请300名“三农”科技专家,指导农户学习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帮助农户搭建销售平台,对涉农贷款进行行业风险提示。同时,与市县、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实现有效对接,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选择经营项目,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科学决策问题。我们还建立了对“三农”专家的考核制度,按照考核结果给予1万-5万元的年度津贴,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给予高达100万元的奖励。
具体操作上,在“一小通”贷款发放流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培训程序。签订贷款合同的农户在拿到贷款前,必须接受为期5天的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和合同条款讲解是其中最重要的培训内容。只有通过完整的培训程序后,农户才能拿到贷款。
“三农”科技专家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对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使小额信贷技术员成为农业科技的行家里手,并与之建立长期工作联系机制。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在工作中遇到农业技术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咨询“三农”专家;或为遇到技术问题的贷款农户与“三农”专家牵线搭桥,让贷款农户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解决困难的“救星”。
海南农信社探索出的一手给贷款、一手给技术的小额信贷支农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缺资金和技术的历史难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王:您提到,贵社有一支活跃在海南田间地头的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为农信社的小额信贷事业奉献青春和热情。请为我们讲讲他们的故事。
吴:这就是我们建立的专业队伍,他们年轻而又可爱,牢牢坚守“不抽农民一支烟,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拿农民一分钱”的原则,是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事业中最具活力的成分。8年中,我们从来自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中海选产生了这支600人规模的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通过思想政治和职业技术培训,采取传帮带形式,将其着力打造成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事业的一面旗帜。
这支队伍常年在海南的农村网点摸爬滚打,在田间地头与农民谈心、讨论技术、一起劳动,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致富,与农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我们的小额信贷技术员中,还流传着一个他们自己总结的“帮扶三招”:供信息,收集各类致富信息,印成传单发送;传技术,请“三农”专家开讲座;找市场,帮助农户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文昌台风后,我们的小额信贷技术员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第一线,和农户并肩战斗。在详尽了解农户的灾情和需求后,及时将贷款送到受损严重的农户家里。农户一边感动于雪中送炭的情谊,一边感到不解:自己家受灾严重,明摆着一时半会儿没钱还,农信社还上门送贷款不担心收不回吗?灾后送款上门是信贷员真正了解、信赖农户的直接体现。长期泡在农民群体中的信贷员从心眼里明白,农民朋友是最讲信用的群体,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帮扶一把,他们才有可能走出贫穷,农信社的贷款才有可能安全收回。
如今,在海南农村,农民最信赖的就是既送贷款、又送技术的小额信贷技术员。很多农民说,小额信贷技术员不是大学生村官,却胜似大学生村官。正是因为有了这支穿球鞋的乡土银行工作队伍,我们农信社才能做好海南农村金融事业。
市场导向 推进普惠金融与时俱进
王:小额贷款不是扶贫款,风险是贵社做小额信贷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请问贵社是如何进行信贷风险判断的?
吴:是这样的。海南农信社是一家商业机构,我们做小额信贷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农村发展,是真正的普惠金融,政府的支持必要而且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违背市场规律,做赔本买卖。否则,发展就难以为继,普惠也会成为空谈。
因为风险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在“九专”模式中,我们开发了专门的业务管理系统,采集、加工农户信用信息,并据此进行内部评级评价,对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进行研判。小额信贷技术员一年四季奔走于田间地头,熟知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他们掌握了农户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一个农户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庭院是否整洁、牲畜是否茁壮、庄稼长势是否喜人等,这些最鲜活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信息,都可以作为信贷员是否放贷的决策依据。这也是我们农信社与大型商业银行的不同之处。
目前,海南农信社采集的农户信息占海南119.3万户农户总数的95.3%,服务贷款农户占海南农户总数的56.7%,不良率仅为2%。可以说,我们的风控工作卓有成效。
王:农信社作为专注于农村金融业务的主要力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同样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挑战。贵社堪称农信社创新发展的典范,请以贵社实践为例,谈谈农村金融改革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吴:农村金融改革需要勇气和魄力,同时也需要政策倾斜,尤其需要监管部门在先行先试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结合海南农信社在改革探索中遇到的困难,我认为目前制约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贷款难就难在农业自身风险高、收益低,农民缺乏足值有效抵押物。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不能作为抵质押物,多数农民很难申请到抵押贷款。虽然政府和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是获得的贷款额度仍然普遍较低。
农民信用信息体系不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民信用信息体系不完善。应加快联合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所有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普惠金融标准上限与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同步。10万元的小额贷款贴息标准(10年前的10万元与今天的10万元不可同日而语)和农户50万元的小额贷款上限,与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农民日益增长的展业需求有矛盾,这种滞后的普惠金融标准大大制约了农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标准缺乏弹性。对普惠金融与商业金融应采取分类监管模式,实施“抓大放小”。我个人认为,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即相对规模较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银行及其商业金融业务,可由中央层面重点监管,以风险防范为关键;对于农村普惠金融,包括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等,要弱化行政监管,提高涉农贷款,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的不良容忍度,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农村金融改革还面临着跨区域经营的限制。比如海南省农信社依托琼中县联社发放小额贷款的创新做法,客观上违反了银监会规定的市县行社不得跨市县经营的监管底线。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有必要打破小额贷款跨区域经营的限制。做大做强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监管部门应允许琼中小额信贷术员团队探索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在省内跨区域经营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大胆走出去,在全国各省市的广大农村设点布局,为贫穷落后地区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更多更优的普惠金融服务。
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很难真正惠及大多数农户,服务范围小、程度低。
王:在人们印象中,农信社和城市的大银行是有差别的,普惠金融似乎总是与贫穷和落后联系在一起。但我看见的海南农信社并不是这样,请给我们讲讲。
吴:以前是这样的情况,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海南农信社一直秉承农村是农信社立身之本的信念,不断改革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做农民自己的银行,让600万海南农民享受和城市居民同质化的金融服务是海南农信社坚定不移的目标。
经过8年创新探索,海南农信社以科技引领发展,已开发出一抵通、一龙通、一卡通、一本通、一小通、一网通六大产品线,组成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开始在乡镇布局自动取款机(ATM)和销售终端(POS机),开发并加入“农信银”全国联网系统等多种报务功能,推出农民工特色银行卡服务等。随着农信社的业务创新,远程支付、代扣代缴、通存通兑、24小时取现等城市里才能享受的服务纷纷落户海南乡村,这些农信社客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转眼变成了现实。在一些乡镇,农民已经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在农信社的自动取款机上取款,用销售终端机刷卡消费,坐在家里缴纳水电费;几个指头一按,就可以将在外打工攒下的财富从全国各地方便地寄回家里。
除了这些一眼能看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全新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普惠金融事业中。这些年,海南农信社的服务风气、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能力、服务质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2013年、2014年,海南省农信社在党风政风行风评比中,连续两次获得全省公共服务单位综合得分第一名;2015年1月,为农户提供便捷金融信贷服务的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集体获评“感动海南”2014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3月,在“3·5学雷锋日”前夕,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布了第一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团队榜上有名。
身为海南农信人,我们深信农村金融大有可为,用农村金融改革促进海南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对普惠金融事业的承诺。
来源:《中国征信》2016年第1期。 嘉宾:吴伟雄,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西天取经 作海南本土的格莱珉
微博认证号:征信宝
征信宝网站:zhengxinbao.com
微信公众号:征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