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包慧 见习记者 谢水旺 上海报道
目前已是10月中旬,距离央行完成对首批个人征信机构的验收已有三个月,首批个人征信牌照仍未下发。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行又进行了新一轮考察,现在还不清楚是否有机构无法获得牌照。
此前,曾有多家媒体报道,央行征信局近期会发布对征信业务的一项监管指引。上述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监管指引已有初稿,正在征求征信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预计11月中旬左右公布;监管指引是为了让二批机构重新整理上报材料,提高门槛。
在芝麻信用公开“辟谣”称央行未叫停芝麻分快速安检一周后,芝麻信用悄然撤掉在首都机场快速安检通道的广告牌,此时其一个月活动期还未过半。
据媒体报道,蚂蚁金服集团旗下的芝麻信用在十一国庆节放假前夕已按照央行窗口指导的要求撤掉了首都机场快速安检通道的宣传广告牌。
而早在国庆节前一周,即9月24日,该媒体就已披露央行叫停“芝麻分”机场快速安检。但芝麻信用在9月24日当日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回应称,芝麻信用没有收到任何监管叫停的通知,芝麻信用快速安检通道将面向芝麻信用分750分及以上的旅客继续开放。声明还提到,芝麻信用公测期间,“一直与监管保持良好沟通。”
“如果芝麻信用没有说谎,那就是央行的通知在24日之后才下达到芝麻信用公司。”一位征信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而对于公司提前半个月结束快速安检活动的原因,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10月13日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对此事不予回应。
娱乐化营销被质疑
芝麻信用此前宣布,从9月15日至10月14日期间,芝麻信用分达到750分及以上的旅客,只要打开芝麻信用页面并向机场前台工作人员出示,就可以享受首都机场国内快速安检通道。
而早在9月24日,就有媒体报道称由于“芝麻信用分”在一些应用场景的营销手段被认为并不规范,被央行进行窗口指导,包括要求芝麻信用去掉机场通道的宣传广告标识,且不再向客户推送这一服务,届合同期满撤除通道。
但在当时,芝麻信用对此予以了坚决的否认称,芝麻信用没有收到任何监管叫停的通知,芝麻信用快速安检通道将面向芝麻信用分750分及以上的旅客继续开放。声明还提道,芝麻信用公测期间,“一直与监管保持良好沟通。”
除了“营销手段过于娱乐化”的争议之外, 芝麻信用另一个受质疑的地方就是用户可通过网购、互相转账等方式,来提高信用分。对于刷分的说法,芝麻信用回应称,这种手法会被芝麻信用的大数据模型识别,不但无效还会给用户信用历史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对于数据模型芝麻信用则表示属于商业机密,不便透露。评分系统的不透明已经成为行业的共性,大部分征信公司都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的评分模型。
更为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其数据来源的短板,虽然蚂蚁金服表示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并不仅限于阿里体系内,但总体而言,芝麻数据库中大部分的数据都来自于阿里平台内,少部分来自于外部机构的数据,包括政府机构、合作商家等等。
“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可以查到借款人是否有违约,在其他行是否有贷款,当下是否还具有负债能力。”一位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如果芝麻信用等个人征信公司不能得到金融机构、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数据支持,可能还将停留在辅助平台的阶段,无法成为金融机构放贷的直接指标。
但是与平安集团旗下的前海征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专注于金融领域的应用不同,芝麻信用分的应用领域本来也就没有明确的定位。从目前的范围来看,涵盖了吃喝住行等生活领域和P2P、银行等金融领域。
仍然“试营业”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芝麻征信在内的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企业都还只是在“试营业”,并没有获得正式的牌照。
今年1月,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允许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首批入围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处获悉,继今年3-4月份的中期验收之后,今年7月份央行对各家机构的终期验收也已经验收完毕。包括芝麻信用在内的多家机构内部人士当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预计将在7月底8月初能拿到正式的牌照。
然而,目前已是10月中旬,距离央行完成对首批个人征信机构的验收已有三个月,首批个人征信牌照仍未下发。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行又进行了新一轮考察,现在还不清楚是否有机构无法获得牌照。
此前,曾有多家媒体报道,央行征信局近期会发布对征信业务的一项监管指引。上述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监管指引已有初稿,正在征求征信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预计11月中旬左右公布;监管指引是为了让二批机构重新整理上报材料,提高门槛。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首批8家征信机构确实有几家无法获得牌照,但是现在又不得而知了,因为央行又进行了新一轮考察;“央行刚做完最后的检查”。
据悉,最后一次验收后,央行有通知,首批8家入围机构在8月份都补充了申报材料。
征信牌照发放在即,各方转入敏感期的低调。记者多次拨打了央行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不过无人接听。
虽然牌照还未下发,不过各家征信机构仍可正常开展业务。
一名首批入围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一部分隐私数据,范围比较广,比如手机通讯记录,银联刷卡记录等,只有获得牌照,由本人授权,征信机构才能采集使用。而征信机构采集使用司法、工商等公开数据,则没有牌照要求。
他坦言,这对没有牌照的征信机构会有一定的冲击,因为一些高质量的数据源将只对获得牌照的征信机构开放。
监管指引待发
除了首批个人征信牌照,征信业务监管指引也颇受业内关注。
有靠近监管的人士向媒体证实,央行征信局近期将发布对征信业务的一项监管指引,包括对个人信息如何采集、授权、使用用途等作出规范要求。“应该是将在牌照下发时一起发布。”
据悉,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了行业框架性规范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但针对个人征信平台业务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上述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征信业务监管指引是在准备期间摸索出来的,已有初稿,不过不方便公开,正在征求征信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预计11月中旬左右公布。
对于征信牌照和监管指引的下发时间,他表示,准确来说,监管指引会在牌照下发之后、二批受理之前公布,监管指引是为了让二批机构重新整理上报材料,提高门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报道,央行严把个人征信牌照门槛,通知首批8家入围机构补充材料,还退回二批个别机构申请。
据了解,百度、京东金融、快钱、北京安融征信、拍拍贷、外滩海纳、宜信、上海资信公司、复星、均瑶、小米金融、亿微数据等超过30家机构均有意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且部分机构已经向央行提交了申请。,
同时,征信行业最近新概念也很多,大数据、新模型、各种信用分,各家征信公司都在宣传信用分超过多少就可以怎样,可有没有公司提出如果信用分低于多少不能怎样怎么办?
对此,点点征信(北京)有限公司CEO崔涛10月13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信用是产业链,前端产生信用评价、中端管理信用行为、后端修复信用结果。目前面对国内潜力巨大的征信市场,众多企业纷纷加入争夺,但包括获准筹备个人征信业务的8家机构在内,大部分瞄准的是产业链前端信用评价环节;随着竞争的加剧,有少量机构也开始布局中端的信用管理市场;但后端的信用修复领域一直由于其专业性,少有机构问津。
征信宝网站:zhengxinbao.com
微信公众号:征信宝
微博认证号:征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