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申请征信牌照的企业已从产业链上做大做全阶段,逐渐发展为传统征信、数据验证、技术后盾、应用于自身上下游企业四类模式。不同于美国的纯市场化体系,不同于欧洲的政府控制体系,也不同于日本的会员制体系。
目前申请征信牌照的20家候选企业主要分四类,按其发展的模式,未来或将演变成四种不同的企业职能:第一类是传统征信公司,包含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做产品和评分,包括上海资信、深圳鹏元、安融惠众等均属该方向,此类企业或将按地区或行业细分市场;第二种是数据验证,以国政通等公司为代表,利用和各部委、企业的合作网络,提供个人身份和公众信息的查询验真服务,可谓征信行业的“基础设施”;第三类是像美国FICO一样专门做评分算法的公司,其算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征信公司,可谓是征信行业的“技术后盾”;第四类是刚刚注册成立、有意愿从事征信业的新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企业,在之前业务中自身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客户征信数据。
“在征信行业的发展中,一开始各家都希望在产业链上做大做全,但事实上市场将自然形成细分,专注于产业链的某一段。”顾崇伦表示。
传统型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央行企业信息咨询系统建成,中国社会对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政府纷纷成立地方性征信公司。
如今那些地方政府背景的征信公司大多消失或者专注于企业征信,只有两家公司依旧在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即上海资信和深圳鹏元。
上海资信成立于1999年7月,并于2009年4月成为央行征信中心控股的子公司,可谓是央行嫡系的“小征信中心”。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背景,业内普遍认为它是这次个人征信牌照的“头号种子选手”。
上海资信副总裁牛路辰认为,传统个人征信业务是以个人借贷历史为核心,此领域中,央行征信系统的地位不可撼动。目前基于大数据与征信结合的一些前沿理念观点很流行,个人征信牌照的颁发,对于一些本身拥有大量个人记录的机构,会带来业务上的想象空间。“我们认为,未来在局部市场和一些细分领域如电子商务领域、物流领域等,或会产生一些创新的个人征信模式。”
在个人征信业务方面,上海资信从事个人征信数据收集和整理评分工作,和央行征信中心的区别在于,它在上海地区数据挖掘更专业,其所承建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拥有超过1109万人的信用信息,涵盖维度非常广,除信贷记录外,还包括移动通信协议用户的缴费记录、公用事业费的缴费记录、上海市高院经济纠纷判决记录、交通违法处罚记录以及执业注册会计师和保险营销代理人的执业操守记录等。此外,它也从事全国性个人征信业务,并搭建了全国性的P2P征信平台。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目前央行通过控股上海资信搭建了P2P公司之间的共享平台,在搭建过程中,很大程度采用了央行征信系统的接口规范。下一步能否整体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还要取决于对P2P行业性质认定。
和上海资信类似,深圳鹏元和安融惠众也从事个人征信数据收集和整理评分工作。不同之处在于,深圳鹏元是当地政府背景,安融惠众纯是“个体户”。
安融惠众的CEO常胜之前在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做债券评级工作及信用风险管理咨询,2014年以50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了安融惠众。
和日本的征信模式类似,安融惠众走的是“会员制”路线,会员企业一方面须贡献数据,一方面只有成为会员才能享用报告。目前安融惠众共有220家会员机构,其中九成以上为P2P企业。
常胜认为,今后中国的个人征信企业难以从事大而全的征信业务,作为央行征信中心的有效补充,一定是术业有专攻,专业服务于特定的市场与领域。“安融惠众希望成为专注于小微信贷领域的征信公司。”
“个人征信业务不好做,一定要有长期的规划和信念,否则很难坚持。”常胜说,目前安融惠众的报告都是免费查阅,现阶段资金全靠“吃老本”。他们下半年计划对非会员共享的、从外部引入的一些包括公共信息等数据进行增值收费服务。
验真型
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国政通也是从事和个人征信有关的工作,但走的完全是另一个路子。
上述三家企业这种将所有数据都纳入囊中进行归纳整理评分的方式可称为“传统征信”,而国政通则信仰“中国式征信”,即首先需要比对核验个人的基本信息是否真实,核验通过与政府权威数据资源进行比对完成,只核验不留存的“验真”功能。
“中国式征信”是建立在中国各政府部门信息割裂的背景下。目前不论是对于央行征信中心还是市场化征信机构,政府公共信息都成了一块垂涎三尺却遥不可及的“甜葡萄”。这些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婚姻状况、社保、交通违章、房屋产权、教育学历等等。尽管在近年来的政府信息化工程下,大多数政府部门的数据从技术上已经可以归纳到统一数据库,但由于缺乏法律对隐私和机密的界定,同时缺乏信息披露的原动力,因此大多数政府部门掌握的珍贵数据始终无法对外界开放。
“现阶段,让各部委把手里的公共数据直接给我们是不现实的,但不给不代表不能进行核验。例如我提交一个人的婚姻状况,民政部门可以回答是或否。”国政通副总裁付春表示,国政通从2005年开始就与多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在客户有基本信息验证需求时,国政通向这些部门提出验证请求,然后这些部门将结果回复给国政通,国政通再将该结果返回给客户。在此过程中,国政通仅扮演服务中介的角色。
付春认为,现阶段从事数据整理和评分由于数据维度太少而很难得出准确判断,对于风控需求而言,确保一个人的基本信息真实无误更加重要。
对此,顾崇伦也表示认可。“业内常说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进,垃圾出),如果最初的信息真实性都无法保证的话,后面的评分和贷款审批就无据可依。”
随着社会对“实名制”的需求日益强烈,无论是百合网、新浪网在内的社交网站,还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政通的客户。连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所有股份制银行,都利用国政通的服务核实个人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央行征信数据进行信用卡和贷款审批。
然而,随着个人基本验真需求增加,也有越来越多公司希望“分羹”。包括深圳鹏元在内的诸多公司也都在和这些政府部门交涉,试图扩充这块业务。
FICO型
美国FICO公司设计的信用评分模型,至今是美国信用模型体系的标准,尽管很多公司都对模型变量和维度增量进行了修改,但核心指标仍然来自FICO。
目前,几家公司都表达了想做中国FICO的愿望,人人贷也是其中一家。
业内一些P2P公司对表示,对人人贷申请个人征信牌照一事表示不解。“大家都是同行,谁会把数据贡献给它呢?万一它把我们的客户资料拿去后,自己发展客户抢生意怎么办?”
对此,顾崇伦表示,人人贷目前还在摸索“适合成为征信产业链上的哪一环”,但目前倾向于做类似FICO的算法工作。
“在数据变成产品的过程中,离不开背后的模型算法。人人贷在做P2P过程中,在算法上积累了一些经验。”顾崇伦说。
其他征信企业也都在研究自己的模型算法。付春表示:国政通聘请了FICO的专家,研究开发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并已经在一些大型机构进行应用。
但在基础数据尚不充足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研究算法还太早。
“不能迷信所谓大数据。”许建文表示,目前很多P2P公司都有线上风控模型,但真正敢于电子化批贷的还寥寥无几。大多数依然靠线下收集资料和线下审批。“目前来看,线下人工审批的成功率比线上电子化审批要高得多。”
阿里型
征信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数据来源第三方,为第三方所用”。而阿里和京东也试图角逐个人征信牌照,这让人充满猜想。
阿里并未明确承认申请牌照一事,但业内人士普遍称,阿里和京东申请牌照已是业内人尽皆知。
阿里巴巴多年前就对外宣称,自己的未来并非电子商务公司,而是一个大数据公司。简单想象一下当前的淘宝——集纳数亿消费者,一年实现交易流水超过10万亿元⋯⋯这无疑是一个数据的海洋。
2012年7月,阿里巴巴的数据分享平台战略启动,陆兆禧担任集团首席数据官。继而在2013年1月实施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数据平台事业部成为25个事业部之一正式组建。目前阿里专职数据分析的团队已达800人,其中只有一部分属于数据共享事业部,更多的人以业务分析师身份渗透于其他24个事业部。
阿里巴巴首席商业智能分析师车品觉曾表示,阿里比较满意的数据产品叫“黄金策”,它针对单一消费者加入了六七百个变量数据参数。通过这款分析工具,阿里巴巴的数据分析师可以很快告诉你很多问题的答案,而这些答案的准确度可以通过辅助参数的调整不断提高。比如,从曾购买过母婴类产品的消费者中判断有多少是自己有小孩的,准确率是62%,如果再加一个分析参数,如用户所在城市位置所呈现的适婚年龄情况,判断准确率就能升到83%,然后再看这个人有没有汽车,那么准确率还可以增加到86%。
未来,阿里数据服务最大的需求人群是成千上万依附于电商平台的卖家。此外,阿里更大的理想是建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业内人士猜测,这个共享平台可能用于阿里上下游企业,以及阿里投资的子公司企业。更大胆的猜测,也许有一天阿里会把数据做成产品,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各界。
未来格局
经过上述梳理,未来的“中国式征信”体系已经初见端倪:不同于美国的纯市场化体系,不同于欧洲的政府控制体系,也不同于日本的会员制体系,但似乎又集各家所长于一身。
未来的中国征信格局,央行的基础征信数据库地位自然不容动摇,但各种类型的市场化征信机构,将成为市场有力的补充。同时,央行征信中心和其他征信公司一样,也要自负盈亏,也同样接受《条例》的各种监督处罚管理。
“未来市场化征信机构和央行征信中心之间是互补和合作的关系。央行征信中心作为国家建立的数据库,有我们的使命和指责,我们做的是单凭市场力量很难做的事情。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未来会从经济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很愿意看到市场化征信机构的出现,也很愿意和他们合作。”王晓蕾表示。
牛路辰说,上海资信个人征信业务也会服从央行征信中心整体战略布局,实现错位补位发展,建设央行个人与企业征信系统之下的业务子系统,服务对象主要为还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各类授信机构,如:P2P、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行业。
比如上海资信建立的P2P网贷征信平台——NFCS网络金融征信系统,截至当前,系统对外合作的网贷机构超过180家,72家机构开始向NFCS提供数据,系统收集网贷借款人23.22万人的征信记录,黑名单人数5951人,系统目前向180家合作机构中的40家开放了查询通道,日均查询近3000笔。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不仅仅服务于P2P机构,未来第三方支付、网络购物等金融、经济活动都是其服务对象;其数据来源也不仅限于贷款发放回收数据,范围会更广,数据种类会更多。
“未来市场化征信机构重点就是要在央行征信系统触及不到的领域精耕细作。”常胜表示,很多数据达不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层次,但同样具有价值,市场化征信机构就是要在这些数据上下工夫,寻找机会。
许建文表示,除了信贷数据和各类公共信息数据,目前包括网络社交数据等“边缘数据”也是市场化征信机构角逐的“蓝海”,其中包括社交、言论、粉丝等。“只要对衡量一个人约束力有帮助,就可以作为征信数据参考。目前我们评判借款人的标准,包括身份、资产、负债等硬指标,也包括学历、社会关系、人品等软指标。”
目前看来,第一批个人征信牌照的数量不会很多,业内猜测只有四五家。关于未来市场化征信机构的数量,业内也众说纷纭。顾崇伦表示,中国人口众多,个人征信市场的前景非常大,但最终市场需要的公司数量不会多。因此要早介入,有合理的发展渠道,并能够达到一定规模。上海联合金融董事总经理郭杰群则认为,美国大的征信公司有三家,但地域性的有几百上千家。中国征信市场广大,不是几家就可以覆盖的。
总体上,发放个人征信业务许可证,法律上明确授予企业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对中国征信体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付春指出,一方面行业会重新洗牌,门槛提高,规避征信机构良莠不齐的现状,在业务操作上会更加规范,保障公民隐私不被泄露。另一方面,获得许可的征信机构必然会推出丰富的、个性化的、创新型的个人征信业务来应对市场竞争,对于提升中国征信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积极的作用。
“现在拿牌照主要就是占位。”张俊表示,过去30年经济快速增长,资金都流向了高楼大厦等物理基础设施。如今随着市场化效率有待提高,征信体系将成为无形的基础设施,而这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
感谢原创作者:李小晓 摘自:金融混业观察